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深层次社会矛盾凸显,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日益繁重。国防动员系统具有人多面广、组织健全、突击力强的优势,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不仅能产生军事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20xx年,我参加了国防大学第xx期国防研究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国防建设的基本知识。今年又有幸参加第xx期研究班,使我对国防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就国防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动员和预备役部队建设要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热点话题】

  一、充分认识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意义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的胜负有着直接影响,与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休戚相关。青海地处西北,而西北是我国重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繁重,做好青海的国防动员建设,对维护西北地区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一)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应对世界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除了大力加强“显性”的军事实力外,还要不断增强“隐性”的国防潜力。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才能增强国防实力,以不变应万变。

  (二)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确保国家安全发展的客观需要。安全与发展是国家的基本需求,真正的强大必然是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我们有过威仪四方、万邦仰慕的辉煌,也有过军备废弛、任人宰割的屈辱。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我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新高度,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深层次社会矛盾凸显,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日益繁重。国防动员系统具有人多面广、组织健全、突击力强的优势,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不仅能产生军事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切实发挥国防动员系统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动员建设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一)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国防动员系统,参加和支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大型项目开发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动承担突击性、艰巨性的建设任务,切实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要积极发挥军民兼用设施的民用效能,在不影响战备、训练的前提下,对军用机场、铁路专线、后方仓库、人防工程等设施实行军民合用,让这些设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组织国防动员系统广泛开展扶贫帮困等活动,带动和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严密、分布广泛、社情熟悉的优势,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国防动员系统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作用,针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同特点,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周密做好准备,积极开展演练,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拉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

  (三)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锋队作用。国防动员系统是弘扬优秀思想道德、传播科技文化知识、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通过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带头移风易俗,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和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要组织国防动员系统在国防教育活动中发挥骨干和模范作用,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营造热爱祖国、建设国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着力提升国防动员建设整体水平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坚持原则、强化教育、拓宽思路上下功夫、求突破,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要充分发挥党管武装的政治优势。党管武装是国防动员建设的一大“法宝”。 正是这个“法宝”,它焕发的是精神,形成的是机制,催生的是责任,凝聚的是力量,推进的是工作。长期以来,我党形成和坚持了双重领导制度、党委议军会议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双重请示报告制度、国防法规培训制度、地方领导过军事日制度、国防动员委员会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党管武装制度。其中双重领导是根本制度,这是个重大原则问题,也是国防动员建设的优势。多年来,青海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认真研究国防动员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争当党管武装“好书记、好主任”等活动,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国防动员建设和人民武装工作的积极性。出台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工作规则》,促进了国防动员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动员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管武装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性,切实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抓好党管武装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大力营造关心国防的浓厚氛围。古今中外大量事实告诫我们,不重视国防教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缺乏国防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何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青海有着自己的模式:全省国防教育系统和人武部门紧密携手,共抓“三个结合”,即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重点人群和群众普及相结合,以教育基地和教育网络相结合,让国防教育之花开遍高原,深入人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关心国防、支持国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带头强化国防观念、着力普及国防知识、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多为部队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军队和国防动员系统也要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力量。

  (三)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的有效途径。要在思想观念上融合、规划计划上融合、科学技术上融合、资源配置上融合,充分认清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发展水平、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统一,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整合军地资源,通盘考虑,科学统筹,产生最佳效益。

  四、努力发挥预备役队伍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预备役队伍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动军事变革的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要正确处理部队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基本矛盾,促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思想政治建设是预备役部队最根本的建设,肩负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部队,保证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的重大责任。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部队,引导官兵必须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确保预备役部队永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点,根据官兵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军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要完善政治工作体制,拓展政治工作内容领域,创新政治工作方式手段,改进政治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使政治工作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

  (二)必须坚持战斗力建设这个永恒主题。战斗力是一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军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强化效益观念,紧紧扭住提高部队战斗力不放松。提高战斗力,一方面要着力抓好高科技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全面提高预备役部队的现代军事素质。依据平战结合原则,将非战争行动和平时应急行动纳入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内容体系,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明确各级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党委应切实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机关各部门应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支持,共同唱好“交响曲”,防止政出多门,自成一统。部队机关和基层、上级和下级,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权力,只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上下联动,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应该按照条令条例,该放权的放权,该归位的归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宜,形成科学的权责体系。同时,还要注意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对一些复杂情况预有准备,对一些困难问题预有对策,防止决策失误,造成人为浪费。

  (三)必须创新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新思路。要注意从新的起点和层次上谋划各项建设,善于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预备役建设的创新发展。要着眼建设信息化、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最重要的增长点,创新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和遂行任务方式。认真履行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中做出新的贡献,增强预备役部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扶持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创业致富,发挥生力军作用,做到既要加强预备部队质量建设,又使预备役部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考虑到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预备役部队的需求,又考虑到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方面的可能,尽量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负担,使预备役部队建设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们所说的文化,文是思想,是精神,是智慧;化是启发,是引导,是渗透。文化是一种特殊力量,它给人的不是风扫残云、摧枯拉朽式的改变,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加强文化建设,牢固确立先进文化的优势地位,可以有效促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民兵预备役部队前进方向的需要

  2.鼓舞部队士气,促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履行好使命任务的需要。

  3.陶冶官兵情操,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需要

  4.提升文化软实力,展示民兵预备役部队良好形象的需要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加强其的思想建设,只是变化一个说法和形式而已。文化是思想,是精神,是智慧;化是启发,是引导,是渗透。

  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与发展应当与现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力量整合、功能匹配、优势互补,达到军事资源效益的最优化,整体作战能力的最大化。鉴此,在推进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时,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

  确立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一体化建设思路,是指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坚持整体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达到任务匹配、功能互补、比例适当、结构合理。因为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已不再是单个作战力量之间、单个兵器之间的简单对抗,而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作战单元和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是军队大体系中的分系统,为形成整体作战能力,不应当是简单的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而应是深层次的融合与互补。因而,从预备役部队建设与发展的情况看,在推进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如何同现役部队实现综合一体、功能互补、任务匹配,发挥有限军事资源的最大效益。

  健全完善领导管理体制

  实施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化建设,必然要求改变以往为了实现“力量补充和叠加” 功能而形成的领导管理模式。健全完善预备役部队领导管理体制,主要应当实行“两个转变”。一是由一家主管转变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应分别将预备役部队组织、训练、教育、后勤、装备、动员等各项工作纳入各级业务机关职能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抓预备役部队的整体合力。二是由垂直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改变目前实行的各业务机关条条式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预备役部队的整体筹划和集中统一领导。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目前,预备役部队组织结构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和实现与现役部队一体化建设存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比如,预备役部队建制单位中,师级单位居多,旅团级单位较少,随着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动员速度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师级规模部队由于其动员速度慢、时间长、保障要求高,已不完全适应现代战争快速动员的需要。目前,美军为了便于战时灵活展开行动,已将其国民警卫队中大部分的师改编为37个旅。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动员了16万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以营规模转为现役的。因而,在建制规模上,可适度考虑小型、合成的问题。

  此外,我军预备役部队中目前战斗部队数量较多,而支援保障部队数量较少,与现代战争需求不相适应。因而,可考虑组建更多的旅、团、营级预备役支援保障型部(分)队,以满足未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要。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民用级军事部队,我国目前的军事力量分差大,人员装备对比悬殊,而且在应对民间突发问题时,不能做到覆盖面广,反应及时到位的应对策略。而相应的民兵预备役部队以其人员分布广,集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突发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将突发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