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 三农乡村振兴战略1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荣恶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凸显,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仍然不高,广大农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强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方向上、愿景上完全一致,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从改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入手,兴产业、展新貌、树新风,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需要,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但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千万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乡村振兴,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又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在动力。
要树立主体主责意识。首先是领导干部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村集体班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先锋队伍,对本村本地的优势资源要充分挖掘,要有自己的想法,以实干赢取群众的信任。其次是群众要摒弃“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的思想,防止出现“政府急、农民闲”“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创造,只有农民群众依靠辛勤劳动才能改变落后面貌、创造美好生活。
要让群众全程参与。推动乡村振兴,总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各地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千差万别,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产业发展、模式选择,都要立足于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尊重群众的发展意愿,倾听群众的心声,鼓励群众全程参与,防止政府缺位,又防止政府包办一切。
要锻造乡村能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优秀的基层组织带头人、发展的领头雁等本土人才,努力吸引一批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兴业发展,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 三农乡村振兴战略2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什么要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又有何深意?城乡融合与过去的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有何质的区别?
乡村本来是应该能够产生乡愁的地方,但经常去农村的人可能感受最多的却是凄凉:大量的空心村、“386199部队”,没有活力,没有生机,脏乱差,污水横流等等。从中央政策上来看,并不是不重视乡村发展,从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开始,已经连续数十年对农村进行大量的投入,但结果似乎是杯水车薪,有起色的乡村并不多,大部分农村还是老样子。
同样作为中国的土地,城市无论大小,近年来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原来破旧拥挤的住房被新型居民小区替代,老城区被开发区替代,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无数。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城市繁荣而农村陷入衰败现象呢?这是我国的农村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的体制造成的。
农村大量的人、财、物单向地流向了城市,一个抽水机型的体制:大量农村的人、财、物都单向流向了城市,而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除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数量极少的返乡创业外,其他就非常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乡村这么衰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让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就成为我国乡村能否振兴的关键点。因为只有这样的流动才是可持续的,才能改变乡村衰败、城市繁荣的畸形格局。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新型战略来实现乡村振兴,由过去的“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融合”。过去实行城乡一体化战略,本意是希望以城带乡,但由于我国城市具有强大的吸力,基本上把农村的人、财、物都吸到城里去了,而乡村的吸力远不够,加上制度上的缺陷阻碍,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这次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的新途径,应该是试图校正过去的资源单向流动,让二者互动起来,互为有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如何利用“城乡融合”这个新的抓手,来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线,城中有乡,乡中有村,二者的界线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比如美国概括来讲就是一个大农村,因为在乡村中有诸多大学与公司总部,这些大学与公司总部,你说它是城市也好,叫乡村也不错。它的基础设施等硬件与城市差不多,但它又主要分布于乡间。日本也是一样,你会发现日本都市里有村庄,主要由于非常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日本的土地一旦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就不能转为非农用,但其周边的土地如果没有用途管制,可能就建成高楼大厦了。这是日本之所以存在独特的都市里村庄现象的原因。
其二,城乡融合更深的含义,是二者更深入的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避免其不足。城市要吸收乡村这些特点:美景与生态,要环境美,绿树如阴,湖光山色,不能都是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乡村也要吸收城市的长处:基础设施与生活便利要充分,比如自来水、下水管道、污水处理、网络与无线信号等等,都应该与城市一样,银行网点、购物、公共交通等也要跟上。同样的居住房屋,无论居住在城市与乡村,该有的都应该有,在乡村生活的品质应该与城市差不多。
目前我国城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导致交通拥堵、污染严重、居住空间狭小,而乡村的道路、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等与城市还有质的差距。城乡融合就是城市与乡村二者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城市要变得更生态、更绿色、更宜居,乡村应该在基础硬件上加大投入,应该更清洁、更便利化、更环保。
其三是“城乡等值”,也就是无论在城乡,其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应该差不多。德国的城乡等值战略非常有参考价值。二战后德国的城市发展很快,吸引乡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乡村陷入衰败之中。后来德国实施城乡等值战略,提出无论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应该是一样的,城市有的,农村都应该有。城市的硬件非常发达方便,乡村也要方便发达,城市的购物中心、电影院、文体设施,乡村一个都不能少。经过多年的建设,德国的乡村变得非常优美。年轻人还是继续往城里跑,但乡村吸引了大量城市退休的老人来养老。乡村从此也有人气了,实现了城乡互动。因为农村人都往城市跑,不但会造成空心村,更会造成城市病,导致城里房价虚高,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只有城乡融合,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象乡村一样美,乡村象城市一样便利,这样的城乡发展格局才是最理想的。
我国山东的南张楼村,也积极吸收德国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88年,山东省政府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以及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把南张楼村确定为“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在南张楼村进行的“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合作试验区”项目也被称为“巴伐利亚城乡等值化试验”,因为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 所谓“城乡等值”,指的是通过借鉴德国成功的乡村发展模式,使农村在生产、生活质量实质上与城市逐渐消除差异,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与城市一样。
“城乡等值试验”十分重视村庄的社会发展与环境建设,重视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与环境保护,重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极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突出实验的“城乡等值”理念。其以实现“城乡等值”为目标,以培养作为“自备水源”的新型农民的理念作引导,通过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南张楼村的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变应试教育为双元制教育;进行农技和非农技术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回乡创业;实现了由教育“抽水机”向“自备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才的外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自备水源,在其村庄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南张楼村与周边城市实现了收入趋于等值,公共品服务等值。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城乡差距太大,村庄无论硬件与软件与城市相比差太多。多年来,农村年轻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到城里打工。但城镇也有城镇的难处,昂贵的住房靠农民工的那么点收入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城里留不下,农村又不愿意回。如果乡村振兴了,至少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城市老人,尤其是大城市的老人,在城里生活不但住房面积小,而且环境太差。如果有机会到美丽的乡村小镇养老,估计会长寿不少。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 三农乡村振兴战略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我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里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领导体制和国家治理体制问题。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我们自力更生,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这些年,我国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总体和谐稳定。特别是几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时间、大范围有序有效转移,不仅没有带来社会动荡,而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长期以来,为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相比较而言,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差距相当大。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一直强调,对“三农”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实际工作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扭转这种倾向,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本世纪初,我国刚刚实现总体小康,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党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这在当时是符合实际的。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农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这是4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考察时,同闻讯前来的村民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这个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
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第二,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解决好落地问题,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从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出发,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有一条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第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科学评估财政收支状况、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筹资渠道、负债水平,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今日推荐
妈妈忙碌的一天作文600字 三篇 【600字】
忙碌,是治疗一切神经质的良药,人一旦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伤心了,就没时间八卦闲聊了,就没时间沉溺过往了,就没时间郁郁寡欢了。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妈妈忙碌的一天作文600字1我的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她总有做不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