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作报告】

作者:故事兔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在千百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吧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前基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这项工作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有益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益于我们借鉴历史的经验更好地履行政协的职能。

当前基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工作报告】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大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与我国改革发展的大背景相联系。回答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今后政协文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实现政协文史工作持续稳定向前发展,避免在存废问题上出现反复波动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各级政协领导同志提商认识。我们过去宣传的不够,出现了关起门来办文史、少数人搞文史的现象。人们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不理解,就不会坚持和支持。

  文史工作存在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在于其自身同有的价值,在于它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政协文史资料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历史研究即它的学术价值的角度讲,它开辟了史料积累和研究的新途径,可以起到“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作用;第二,从社会效果即它的社会价值的角度看,它可以起到“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由于政协文史资料具有集“三亲性”、“统战性”和“民主性”于一身的特点,反映了各界代表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蕴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见证了我国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共同奋斗的历程,所以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

  因此,政协文史工作者要积极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宣传征集和出版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要努力向领导同志宣传以争取重视,向广大委员宣传以争取参与,向机关其他部门宣传以争取支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如何坚持“三亲”特色

  政协文史资料的生命力在于“亲”。保持“三亲”特色,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首要要求。这个观念,必须在每一个文史工作者的头脑中扎根,并且要体现到各级政协文史部门的工作部署之中。

  政协文史资料有其特定的含义,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文化加历史。政协征集的文史资料是特指统一战线范周内亲历亲见亲闻的历史资料。离开统一战线这个范围,离开这个范围内的“二;三亲“性质,政协的文史资料就失去了区别于其它史料而独立存在的价值。

  现在,有些地方政协文史部门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书籍中,有不少不属于“三亲”的性质。有的同志说,这些文史部门实际上做了许多本应是文化部门、宣传部门、历史研究部门去做的事。比如对某些古街道、古城镇的考证,对当地古代名人以及商业商帮发展史的研究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研究考证的成果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建设是有意义的,但严格说来它们属于社会文化或历史研究领域的东西,而不属于政协“三亲”史料的范围。特别是在我们编制、经费都普遍偏紧的情况下,更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用到对当代政协人物“三亲”史料的征集上来。

  其次,要让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清楚征集“三亲”史料所具有的紧迫性。有人以为,文史资料不属于三大职能的范围,不是中心任务,可以做可以不做,可以多做也可以少做,可以做快些也可以做慢些。有的地方政协领导同志讲,现在编制紧、任务重,许多工作都抓不过来,文史工作暂时放一放有什么要紧。其实,文史资料工作不仅是政协章程规定的一项基本任务,而且也是最具有紧迫性的一项工作。它的紧迫性就在于:第一,“三亲”史料不能隔代相求,必须在历史人物在世时抓紧征集。第二,历史人物不可复制,一旦失去就不能再生。历史证明,许多宝贵的史料抢一抢就能留存下来,拖一拖就会永远失去。所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要加紧“抢救”。

  总之,各级政协文史工作者,应首先从自己做起,思想上要清醒,工作上要落实,咬定“三亲”不动摇、不松劲。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政协征集“三亲”史料的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向新中国成立后转移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向新中国成立后转移,可以说是征集建国前文史资料工作的一种自然延伸,也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些人孤立地看待当年周总理提出开展文史工作这件事情,把它的意义看低了看小了。以为他这样做就是为了使那些经过改造的前清遗老遗少、伪满和民国时期一些旧官僚政客和战犯特赦之后,能够自食其力、有事可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看不到周总理希望通过他们这些人物撰写史料,从不同的角度把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新中国的历史真实地保留下来,以存史、资政和教育后人的长远的战略意义。

  其次,有些人片面地看待文史工作,以为文史资料就是写古人讲旧事,建国前的旧人故事征集完了,文史工作也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一度出现过文史工作应当加强还是减弱、应当发展还是取消的不同认识。这是错把二个时段的具体任务当成了整个文史工作的全部主题。

  再次,有些人把文史工作看作一个静止的东西,看不到它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文史工作的对象、征集史料的内容,都有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时俱进的问题。1959年周总理倡导开展文史工作时,征集的主要内容是戊戌以来这个时段的历史资料。现在看,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才历经30多年,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也刚刚过了50多年。这个时候,60岁以上的老人写“三亲”史料,当然要以写这一阶段的人和事为主。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提出工作重点向建国后转移的问题,但对于为什么转移,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新中国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最伟大的 社会变革,之后我们土地改革、抗美援 朝、变更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等等,都是值得可书可记、名垂史册的大事,完全符合周总理所说的“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需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和“使后人知道老根子,这样就不会割断历史”的要求;二是征集文史资料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要做好一代人的事情。过去的历史不能割断,现在的历史更不能割断;过去的史料尚且要抢救,现在的史料当然更不能缺失。

  政协征集建国后史料有哪些优势

  首先,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不是写史、不是编著历史书,这同党史、国史的性质不同。我们的文史资料不是对整个或某一阶段历史进程的全方位记述和全局性评价,也不是代表党的组织、国家机构或某个单位集体的观点,而是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代表人物对亲身经历的或亲自所闻所见事件的记述。也就是说,它是不同界别的委员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把它记述下来的史料,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一个具体片段、一个具体过程的表述,因此政协文史资料允许多说并存。这种文史资料,可以为有关方面或历史学家更为客观、更为真实地写史,提供重要的、可资参考的第一手资料,但它本身并不是写史,不能替代党史、国史、军史、地方志的作用。反过来讲,文史资料的特殊作用,也是党史、国史、军史、地方志以及其它史学研究不可替代的。这种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从各地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图书中,这种匡误、补缺、辅证的例子俯拾皆是。因此,文史资料与党史、国史、军史、地方志各有各的作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次,除了政协之外,还有一些单位也在征集和出版文史资料,他们征集和出版的东西也有不少属于亲历亲见亲闻的,我们与它们相比,有何不同呢?既然都是文史资料,彼此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共性,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差别。政协文史资料的优点和特点,在于可以跳出这种局限。它是不同群体的人们各抒己见,而不是单从某个人群的角度看问题;它是多说并存情况下的比较互鉴,而不是只按某一个说法去解释问题。从众口嚣嚣、多说并存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就更能够接近历史的真实。同时,政协文史资料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而不是互不联系的一个一个孤立的分散的人提供的史料;它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界别,而不是仅仅反映哪一个阶层或界别的观点;它亦官亦民,汇聚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看法,是从各种相近或相异的表述之间加以比较和鉴别以利于获取更加接近事实的历史资料。

  归结起来,政协文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它至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特定对象,即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而这个概念所覆盖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这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广泛范围;二是特殊定位,即亲历亲见亲闻,是爱国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的亲历亲见亲闻;三是特有性质,即它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史料性,还具有统战性和民主性。统战性,包括它的作者群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以及它本身即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性,是说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本身即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参与创造历史并且可以见证历史这一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

  在征集出版建国后若干敏感时期史料时,能否像打破一些约束

  对于这个问题,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在新的形势下,“征集无禁区,出版有纪律”的要求仍然要坚持实行;第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三,要把征集与出版、保存与利用明确区分开;第四,要坚持服务大局,注重社会效益,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原则。对建国后不同时期的表述,应当以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提法为准。至于在对待文稿的具体做法上,我们则应当按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从事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有组织的行为,我们文史工作者有责任把好出版史料的政治关和史实关。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许多事情都已有定论,历史上大的问题史实都已清楚,这应当成为我们征集出版建国后文史资料的一个准则。在这个大的准则下,我们对历史上某些事情的具体细节不要过于纠缠,对那些不具代表性和必然性的个别事情不要炒作和猎奇。同时,《政协章程》规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政协行为的根本准则。国家有关对公开出版物进行申报审查的制度,我们必须不打折扣地遵守。不仅对敏感史料如此,对不敏感史料也是如此,都要按照法律和制度办。在这方面,不要图虚名、凑热闹,起哄式地搞什么突破、打破,也不能搞什么绕道迂回、匍匐前进。

  当然,现在文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解决文史工作中委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乃至逐步弱化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经费、征稿与出版的矛盾,如何依法保管好一些社会名人具有文物价值的手稿,等等。这些问题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是回避不了也绕不开的,亟待我们加紧从理论、政策和法律上进行研究。其中,有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问题,有我们国家在向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政策与现行法律某些不衔接问题,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的工作机制如何适应问题,也有需要加强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以及我们的知识结构如何调整问题。我们只要坚持在实践中勇于思考、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新形势下推动文史工作蓬勃发展的路子来。

  当前基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并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00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之中,放在人民政协事业的全局之中,进一步指出了发展方向,明确了方针原则,确定了工作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贾主席的重要讲话和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研究解决全省政协文史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我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根据省政协2008年工作部署,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分管副主席黄润秋率领下,于今年4月至9月,先后深入到成都、内江、资阳、乐山等市及其所辖的14个县(市、区),就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经综合分析整理,形成报告如下。

  一、全省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特点和成效

  从1959年周恩来总理倡导开展文史资料工作以来的半个世纪,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大体经历了初创期(59年至66年)、文革停止期(66年至77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恢复发展期。在初创期,全省政协响应全国政协的号召,重点抢救征集了自戊戌变法以来到全国解放时期的文史资料,编辑出版《四川文史资料选辑》17期。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全省地方政协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史工作机构和文史工作队伍得到健全和壮大,文史资料工作也进入了恢复时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级政协组织按照全国政协在不同时期对文史资料工作的不同要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开展我国近代史、现代史方面的文史资料工作,积极探索文史资料服务现实社会的方法途径,努力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选题广泛,征集出版成果丰硕

  文史资料通过征集出版近代史、现代史资料,来达到以史为鉴、鉴往知来的目的。各级政协组织突出文史资料的统战特色和“三亲”特色,发动和组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先后就晚清以来四川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史料进行征集、研究和出版。据不完全计,全省政协共征集文史资料近5亿字,出版了近4.5亿字。在出版的文史书籍中,除了传统的《文史资料选辑》外,还编辑出版了大量专题性文史书籍(丛书)。其中,省政协共征集了1.2亿多字文史资料,出版了《四川文史资料选辑》49期,约7400万字,还突出四川特色,围绕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征集、编辑出版了《红花绿叶总相依》、《共和国五十年四川文史书系》、《情倾政协五十年》、《著名党外人士史料》、《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成渝铁路》等专题性文史书籍十余种,约1000万字。这些文史资料覆盖面广,涉及面宽,对于保持历史的完整性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突出重点,抢救和挖掘地域史料特色鲜明

  四川不仅是一个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的多民族省份,而且我国近代以来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四川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文史资料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广泛题材。各地政协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开展文史资料收集时,立足本地挖掘史料,凸显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比如,1911年发生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推动辛亥革命的暴发产生了积极影响,省政协组织征集这方面的“三亲”史料270余篇,约80万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省政协抓住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的自然条件最险恶、战斗最惨烈、发生事件最多和时间最长省份的特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稿件70余篇,以翔实的史料反映了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光辉事迹和英雄精神,编辑出版了《红军长征在四川》专辑。还针对四川是唯一的羌民族居住地,配合全国政协征集了《羌族百年实录》。一些市(州)和县(市、区)政协着力研究本地历史,收集整理了大量反映本土文化的“三亲”史料,编辑出版诸如《达成铁路大会战》、《回忆西康》、《解放雪山草地亲历记》、《简阳羊汤》等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文史图书上百种。

  (三)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各级政协在做好文史资料“存史”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史资料工作服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法途径,寻找结合点,选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让“静”的东西“活”起来,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弘扬了政协团结的主题。通过在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中征集“三亲”史料,不仅澄清了许多历史事实,让人感到扬眉吐气,而且起到真诚沟通、以文会友的作用。二是达到了鉴往知来。各地政协征集出版的反映近、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史料,既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借鉴,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借鉴,从历史和别人的亲身经历中“知兴替、正衣冠、知得失”。三是促进经济社会事业。一些政协紧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产业事业发展重点,积极开展相关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通过出版发行和广泛交流,宣传本地特色资源,提升改革开放形象。比如为宣传四川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省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了《天府神游》(五彩版)。乐山市政协为配合申报乐山——峨眉山世界“双文化遗产”工作,征集出版了《峨眉山第一山碑》、《郭沫若旧居》和《乐山文物古迹专辑》等。成都郫县政协征集出版的《相会农科村》和《郫县之略》,为推动郫县的农村观光旅游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比较有力

  近些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把文史资料工作当成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注重搭建平台,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文史资料工作有组织、有条件、有计划地开展。绝大多数政协都单独设立了文史(学习)委员会,按照相关相近的原则,选配了专委会主任和2名以上的副主任,均安排有住会副主任1至3名。各级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普遍对文史资料工作比较重视,分工一名副主席分管文史资料工作,经常听取情况汇报,努力争取财政支持,参与并指导文史委员会的活动和工作。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每年都列入市政协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文史资料工作编委会一直由主席、分管副主席、秘书长挂帅。资中县政协除了选好配强文史委员外,还聘用了一批热爱文史工作、人人都能写的文史资料员,保证了文史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由于有了较好的组织保障,大部分政协征集、编辑和出版文史资料工作没有间断。

  二、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从调研了解和平时各地政协反映的情况看,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虽然都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但总体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研究不深入、作用不突出的问题。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还不能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五个不够”。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有的认为建国以前文史资料征集基本完成,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又面临种种困惑,存在畏难思想;有的认为现在史志部门众多,政协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道路越来越窄,存在悲观思想;有的认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60岁以上的人”做的事,存在与已无关的思想;有的认为文史资料工作在政协履行职能中的作用没有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直接、奏效,存在无用的思想,等等。由于一部分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和关心文史资料工作不够,导致一些政协文史机构不健全,工作无计划,难出成果。

  二是队伍建设不够适应。有的地方因受总编制所限,为保证其它部门人员够用,而压减文史工作部门人员职数,部分市(州)、县(市、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只有主任、副主任,没有配备工作人员;有的地方把不适合做文史工作的人员安排到文史工作部门工作,难以打开工作局面;有的政协没有充分挖潜社会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文史资料编撰队伍,工作压力大;有的政协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不够,撰写文史资料往往只靠“老面孔”。再就是因换届人员调整频繁,一些文史工作者缺乏对文史资料工作业务知识的系统了解,在具体工作中难以把握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原则方针和政治观、史实观、文字观。

  三是选题视野不够开阔。有的认为建国前史料征集基本完成,建国后的史料有党史和方志部门征集研究,很难选择不重复的征集内容;有的片面认为文史资料就只限征集文化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选题;有的只热衷于征集解放以前的内容,而对解放初期、文革期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容比较淡漠。因思想保守、思路狭窄,一些同志有“山穷水尽”之感。

  四是工作条件不够完善。大部分市(州)、县(市、区)政协文史工作部门没有电脑、照相、录音录像等现代办公设施,不能满足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史的需要。征集、编辑出版文史资料的资金来源不稳定,数量短缺,难以保证出书有足够的数量和良好的质量。

  五是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对文史资料的宣传面窄、渠道少,能看到人不多,在团结人、教育人方面存在差距;对文史资料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充分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在发挥文史资料和文史工作者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还存在结合不紧、领域不宽、前瞻性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和培育的一项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它产生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又服务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只要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存在,文史资料工作就存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时代进步而得到延伸发展。根据统一战线组织的特点开展关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是政协章程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

  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领导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切实指导。党组和主席会议要把文史资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年度工作计划研究部署,分工一名副主席主抓这项工作。要定期听取文史资料工作部门的汇报,积极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抓好整体设计、分工负责、专群结合、条件保障四个环节,在健全机构、理顺机制、选配人员、安排经费等方面为文史资料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健全组织,落实工作职责。征集、研究和编辑出版文史资料,是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文史资料委员会履行职能的一种特有形式。健全组织机构,搞好队伍建设是履行好职责的关键。各市(州)、县(市、区)政协应设立负责文史资料工作的专门委员会;没有设立文史资料专门委员会的县(市、区)级政协要有专人负责文史资料工作。要结合文史工作的重点,建立以文史委为主,政协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要以热爱文史、学识相关、沟通协调能力强为基本条件,选好配强文史资料工作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及其委员。要采取聘用文史研究员、文史资料员和特约撰稿人等方式,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兼职文史资料采、撰、编队伍。要选调德才兼备、年富力强、专业对口的干部充实文史资料工作机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考察,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保证相对稳定。要关心爱护文史资料工作人员,注意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文史资料委员会要通过制订阶段性工作规划,编制史料征集方案以及组织征集、研究、保管和编辑出版活动等,对所在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进行部署、协调和落实。

  (三)明确义务,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要把撰写文史资料作为应尽义务,积极负责地履行好委员职责。各级政协组织要加强政协委员文史工作知识培训,创造工作条件。制定措施鼓励政协委员撰写“三亲”史料,并与政协委员的“五个一”活动一起进行督促检查,努力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拓展史料来源,丰富史料内容。开展“三亲”史料等级评审,按劳付予稿酬。

  (四)把握重点,加强抢救征集工作。要把文史资料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国后“三亲”史料的抢救征集上来。要以地域为背景,以建国初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在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人士中广泛开展史料征集工作。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协作,共同搞好多党合作方面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发挥文史资料在巩固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基础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民族地区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文字出版文史资料,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资料的征集力度,发挥文史资料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阅读史料方式的改变,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口述史经验,在史料征集中充分运用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的笔录方式相结合,提高文史资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立足服务,深化史料的社会功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具有鲜明统战特色和政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突出“三亲”特色,纪录时代风貌、留真时代人物、塑造时代精神;注重雅俗并存、雅俗结合、雅俗共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扩大影响面,增强影响力;收集整理资料,辨晰史实真伪,研究事物本质,探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要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新闻媒体资源,特别是《四川政协报》、《四川政协》、四川政协网、图书出版,宣传文史资料,物化文史资料功能。广泛开展文史资料的交流,不断扩大文史资料服务对象,努力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六)创造条件,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适当提高经费预算,确保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出版和相关活动费用。创造条件逐步建立标准化的文史资料库和文史图书室,在政协门户网站设立文史资料阅览室,以纸质和电子版保存相结合,把珍贵的“三亲”史料保存久远,把可公开的文史资料面向读者。对《文史资料选辑》和系列化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编辑出版经费,要取纳入当地财政专项预算。对全国、省政协的协作性文史资料征集,各级财政也要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要配备必需的电脑、录音、录像等设备,为提高文史资料工作效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基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在千百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协文史资料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理念、生活印记、历史遗存、人文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性记载,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客观性、特殊性档案,在体现展示地方特色,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人民政协负责文史资料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结合本市实际,谈谈本人在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齐心协力,为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奠定基础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征编工作的根本保证

  石狮市政协自成立以来,历届政协领导都高度重视文史工作,把文史编纂工作纳入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门机构、有编撰经费、有文史队伍、有年度编撰课题,每年的编撰经费预算超过5万元。20多年来,先后编撰出版20期文史资料和1期《石狮政协志》,形成100多万字的文章和1000多张照片的资料库。今年还设立政协文史资料室,收藏全国各地政协文史资料和石狮地方文史资料3000多册,为福建省政协系统第一家县级政协文史资料室。与有关单位、个人合作编撰出版多部专辑,初步形成有石狮地方特色的文史资料系列丛书,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二)搞好自身建设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保障

  历届政协都聘请一批具有地方文史工作经验的乡土文史工作者为政协文史委成员,赋予他们收集、整理、编撰、研究地方文史工作职责,为他们外出考察、调查提供支持,为个别老文史工作者编撰个人文史专辑提供支持。在每年的政协大会上,邀请所有的文史委成员列席会议,形成相对稳定、经验丰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团结协作的队伍。政协聘请34名文史委成员,大都能发挥作用,积极参加征编工作。文史委成员参会率高,参加活动多,建言献策积极性高,调查工作深入细致。近年来,文史委收到的文史稿件每年都在增加,形成很好的社会效应。这支队伍得到社会的好评,很多成员成为当地政府文化、文史工作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如郑天应、李显扬主编《永宁镇志》,李天锡编撰的《石狮华侨》被列入《石狮文化丛书》出版内容。李国宏被泉州电视台《唐山过台湾》专栏聘为特约嘉宾。吴泽荣被《石狮文化丛书》编委会聘为常务副总编辑。吴泽荣、纪培明、苏荣灿、林志攀、林清富等参与市纪委编撰出版《廉政灯谜评析》一书。

  (三)委员广泛参与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源头活水

  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是文史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文史征编工作都得到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有的委员亲笔撰文,提供稿件,有的委员牵线搭桥,提供线索,有的委员编写个人参政议政经历,不少政协领导亲自撰写履职文章。企业界委员踊跃支持文史出版工作,不少企业界委员把历届文史资料收集作为企业、家庭藏书,作为企业员工、家庭成员了解石狮历史的参考书、活地图。很多委员主动为文史资料编撰工作出谋献策。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文史工作的源头活水。

  二、统战联谊,为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保驾护航

  (一)搞好统筹规划是文史资料征编出版的必要前提

  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工作,规划是关键,只有做好征编规划,才能使工作有序持续进行,才能使政协文史工作形成特色。石狮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历经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的初级阶段,那时的文史委力量相对薄弱,条件有限,选题比较单一,编撰的文史资料以综合性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从新世纪初期至现在,在黄副主席的直接指导下,编撰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选题、有主题,形成比较鲜明特色的文史资料系列,如既有反映地方文化民俗的《石狮掌故》、《石狮民俗》和《石狮服饰》,又有反映石狮地理历史的《石狮地名》、《石狮古厝》和《石狮风云》;有反映石狮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亲历体会的《我与石狮政协》,还有以老照片和回忆文章兼容并重的《石狮往事》、《石台亲缘》和《石狮侨影》三部曲。今明两年,我们还将出版《鳌城稽古》和《石狮宗祠》两本文史资料。这十几本文史资料除注重文史性、可读性、真实性之外,还注重编撰、封面、装帧的统一性、系列性,从而形成一套比较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史资料丛书。

  (二)保持统战和“三亲”特色是文史资料的生存根基

  文史资料征编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政协“民主、团结”两大主题。我们在编撰文史资料工作中,实际上就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具体表现。如近年来编撰的《石狮侨影》和《石台亲缘》,反映的都是海外侨胞、台湾同胞与石狮的血缘关系。这些资料的出版,得到侨亲、台胞的肯定,有的侨胞、台胞回乡,亲自向文史委索取资料。前坑村有一户郭姓市民,先后托人向我们索取几十本《石狮侨影》,作为赠送其家族分布在世界各地后裔的礼物,原来该书有一篇介绍该家族分布世界各地繁衍发展不忘祖地的文章。我们曾经将一套石狮文史资料全20册赠送一位老华侨,他十分感动,连声称赞这是回国后他所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2013年编撰《石台亲缘》,我们首次与台湾文史界合作,得到台北、鹿港等地文史专家的支持,他们亲自撰稿,提供资料,莅临石狮与我们交流。如今,石狮文史资料已经成为很多单位、社团、宗亲会收藏的对象。锦尚教育促进会、泰山海洋学院等单位上门索取。省检察院领导到石狮视察,特地要一套石狮文史资料。市委讲师团为每位讲师配备石狮文史资料。李国宏、洪明芳到菲律宾考察,与海外侨亲交流文史工作,向菲律宾石狮同乡总会赠送文史资料。石狮文史系列丛书还被国家图书馆、中国政协文史馆等多家全国性图书馆荣誉收藏。我们文史工作者“亲历、亲为、亲闻”所形成的丰富文史资料,正发挥着重要的统战联谊作用。   三、承前启后,为文史资料征编工作积蓄力量

  (一)资源共享是推进文史资料编撰工作的有效途径

  编撰文史资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工作,涉及政府、民间、个人等各个领域,是一项比较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如何整合资源,加强合作,突出文史资料特质,体现政协特色,一直以来是政协文史委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得到他们的支持,创作的成果大家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避免重复立项、重复编纂的浪费。如编纂《石狮掌故》、《石狮民俗》等书,得到文体部门的大力支持,编纂《石狮风云》得到党史部门的支持,编纂《石狮地名》得到民政部门和各镇(街道)的支持,编纂《石狮侨影》、《石台亲缘》得到涉侨、涉台部门的支持。在征集老照片、老资料中,有的单位和个人无偿提供宝贵资料、照片,如李国宏和博物馆提供大量的珍贵照片和素材,李天锡教授提供珍贵的华侨史迹。为了查找一条重要线索,印证一项珍贵史实,文史工作者千辛万苦,访问重要见证人,三番五次登门求证。有的成员甚至利用出境、出国机会,拜访有关人员。在编辑过程中,编委会成员发扬科学严谨的态度,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修改、编辑、校对,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看法。编委会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去伪存真,浪里淘沙,一篇文稿往往几经修改,反复推敲。大家互相配合,互为补台,勇于正视问题,纠正错误,体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文史编撰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开拓创新是推进文史资料编撰工作的不懈动力

  文史工作同样需要开拓创新,科学持续发展。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这支队伍参差不齐,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有的成员几年来未撰写一篇文章,有的连开会学习都没参加。二是尚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有的成员调查不够深入,收集整理道听途说,浅尝辄止,缺乏有说服力的史实;有的行文不够规范,文字功底差;有的应付了事,临时抱佛脚。三是缺乏一套规范的征编制度和编撰规划,编委会的编辑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文史资料的利用率偏低,还没有建立文史资料电子档案,与兄弟县市政协文史委的交流联系比较少。有不少委员提议,今后可精选部分珍贵的文史老照片进行专题展览,举办文史学术研讨会,开展向村(社区)、学校赠书活动,上岛与台湾文史界交流等。

  综上所述,政协文史资料的征编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为此,石狮市政协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增强档案管理服务意识,明确职责归属,体现档案的“三亲”特色,严把档案的综合管理关、收集关和资源共享关,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