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热点问题透析
小学生减负
一、为什么要减负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1.教学要求过高,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够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有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超纲脱纲授课和延长日授课时间;有的学校延长复习时间,利用自习搞突击,提前结束课程进行复习;有的学校到现在还“双休日”排课,让学生到学校上课补习。
2.作业量过大
由于作业量大,学生大都不能按时睡觉,晚上过晚睡觉已不见怪。有些作业学生已经做了多次,并且掌握了,但教师要求非做不可,因而有父母代做的现象。一些学校的实验班作业量比普通班更多。作业量大,学生拼命完成它;有的学生实在完不成,就受到教师的惩罚。
3.考试次数过多
经调查,目前小学考试形式有:单元测验;年级统考、抽考;期中调研;期末考试。有的学校为提高成绩,订购各种模拟试题,以强化训练。
4.复习资料泛滥,练习册成灾
5.追求高升学率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负面影响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超出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1.造成学生普遍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够,学生体质下降、视力减退;2.心理压力沉重,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症,使学生由怕学、厌学进而上升到逃学、辍学,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困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影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导致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音体美等学科,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扭曲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最终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合格人才。
(一)什么是课业负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课业任务,以及对课业任务的心理体验。
(二)课业负担的影响因素
1.教育因素:评价制度、教育改革不彻底、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2.社会因素:苦读文化、唯学历人才观、父母过高期望
(三)国外减负的经验
1. 宽松教育
2.严格控制课时数,使学生更“自由”
3.规定作业时间、丰富作业形式,使作业更有效
四、减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一些学校超课时现象较为严重
河北省某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偏多,语文课每周11节,数学课每周11节,而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要2到3节,而实际上该学校每周只有1节,其他课时均被语文等占用。
(二)学校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升学率成为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衡量学校、学校衡量老师、老师衡量学生以及家长衡量学校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成绩,就往往不遗余力实施超时、超量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日益沉重。
(三)家长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在大部分家长眼中,与其让孩子无所事事或者看电视、打游戏,给孩子“学坏”留机会,不如让孩子利用这些时间参加补习班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补课或者做题上,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学生作业时间长且种类繁多
六、对策建议
(一)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减负”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同时要认识“减负”不是目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减少课时、减少作业、减少考试,以至于对学生降低要求,削弱基础训练。所以,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要正确理解“减负”的含义。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一是监督新华书店,搞好课本发行工作,订什么,领什么,防止乱搭配书籍。
二是监督学校按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课,防止随意增减课时量,防止学校、教师给学生乱搭配书籍。
三是加强听课、评课制度,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推广交流好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各学科齐头并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浓厚教研气氛,加强教学科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布置作业也是“减负”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因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已刻不容缓。
(五)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
各级政府应以行政手段扩大就业门路,使中考、高考落榜者另有择业的途径,以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
小学阶段择校热问题探析
(一)什么是择校
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主动放弃学区划分的学校而去选择他们认为适合于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
(二)择校的形成与发展
1.两项政策
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1986《义务教育法》 年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2)重点学校政策
《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师范的意见》确定全国194所重点中学。(1953年)
(三)小学教育阶段存在择校现象的原因
1.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2.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3.家长高期待值 4. 城市规模的扩大及流动人口增多
(四)择校的积极意义
1.择校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通常,教师的分配靠调令,教师本身没有就业自主权,学校也没有用人权,人员难于流动,收入上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能择校,教师也应能择校。在择校过程中,真正的人才价值得到体现,水平高的教师受到应有的尊重。在择校过程中,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择校有利于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
通常,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学校也反映了垄断特征。没有竞争必然导致倒退乃至消亡。有了择校现象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水平高的,学生大批转入,校长和老师都格外受尊重;学校管理水平低的,学生大批转出,特别是尖子学生转出,校长和老师都脸上无光。社会上就择校现象谈论和评价学校,就会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
3.择校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
通常,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仅仅依赖于政府和办学单位,社会投资较少,学校经费不充裕。有了择校现象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不惜高代价,用高于教育成本的投入赢得入名牌院校的机遇。大量的投入必然增加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学校上台阶。有的学校为了保证本校优质生源不流失,不得不改善办学条件。?
(五)择校带来的系列问题
1.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2.给家长的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3.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危害
第一, 择校现象造成教育资源的非合理布局和非均衡配置
第二, 择校现象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六)择校反映的本质问题
我国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国优质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七)择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数媒体对择校问题一味批评,造成多数老百姓认为择校就一定导致教育不公平
2.择校收费明显偏高
3.择校方式不恰当,尤其反对以权择校
4.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增加了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感
(八)治理择校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视择校现象,倡导“就近入学”,“禁”“疏”结合治理“择校热”
1.正视择校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2. 政府、媒体和学校积极倡导“就近入学”,营造正确的择校舆论
3. 适度采取“禁”“疏”结合治理“择校热”
(二)依法治理择校行为
1.依法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2.依法规范“就近入学”与“择校”细则
3.依法制定“择校费”相关标准
(三)允许适度择校,实现政府引导下的有序择校
1.明确界定择校范围
主要允许对国家有特殊贡献人员的子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分居的子女、离异父母的子女、特长生等择校;二是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择校费的合理范围。
2.严格执行允许适度择校的政策
3.“让名校部分地以择校养校”,遏制名校的择校利益冲动
4.取消中考省级统考,将优质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制度贯彻到“小升初”
(四)创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1.实现教师的定期流动、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反向流动
2.扶持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满足择校需求
3.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差距
4.发展特色教育
小结:
择校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
择校是学校优质教育不均衡的产物。
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是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再斟酌。
治理择校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
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问题探讨
我们需要具备怎样职业道德的老师
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为行为规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称 ,它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
1.依法执教
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认真学法,严格守法。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认真教书,精心育人
崇尚科学真理,宣传科学知识
3.热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严谨治学
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不断探索教育规律,用于改革创新
5.团结协作
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协作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6.尊重家长
遵循和家长交往合作的原则(教育性、平等性、主导性、及时性)
改进与家长交往合作中的态度和方式
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7.廉洁从教
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正确处理学生家长的礼物
8.为人师表
塑造文明教师形象(衣装服饰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和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及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使得部分教师守不住清贫和寂寞
(2)教师合法、正当权益的部分被侵犯和未能得到保障,使得部分教师的敬业热情受到打击(3)教育权责边界不分明、教师主体性地位存在的尊重缺失,使得部分教师的敬业热情受到打击
教育部门的原因
(1)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大多学校存在着多头领导、权责不清的现象)(2)考试指挥棒下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使得对教师评价削弱了师德要求(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大量存在)(3)师德教育缺乏连续性、规范性,处于若有若无、可有可无的境地(泛政治性、形式单一)
教师个人原因
(1)师德自律的主体内在动力不足
(2)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忽视了师德修养
(3)价值观的变化与困惑
三、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缺乏清晰的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而且其内容和内涵也不能充分反映时代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还缺乏清晰、准确的把握。
3.没有总结出一套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模式。
五、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与建议
(一)系统化、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个比较完整、有序、立体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应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
1 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理想层面——忠诚并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原则层面——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规则层面:
—不准有违背国际法律、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准有参与和支持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活动;
—不得在申请或晋升某一专业职务或职位时出示虚假的专业资格证明或做虚假陈述;
—不准利用专业职务或专业工作的(如招生考试等)便利接受他人的财物;
—不准做污染或破坏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事,如故意损坏教学仪器设备,说脏话等;
—不准在工作时间内做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事(如炒股等);
—不准旷课、随意调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
—不准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移动电话等;
2 对待学生的道德
理想层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原则层面——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规则层面:
—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家庭背景、是否有残疾、学习成绩及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学生;
—不准以奖惩学生等由教师专业职务所给予的权利或由其他师生关系带来的便利,谋求诸如推销商品特别是书籍、参考资料等私利;
—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学生索要财物或接受学生馈赠;
3 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集体的道德
理想层面——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 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
原则层面——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
规则层面:
—不得以任何借口在公开场合或学生面前采取造谣中伤或诽谤等方式诋毁其他教师或教师集体的人格、声誉、威信和工作绩效;
—不得抄袭、剽窃、贬低他人的学术、科研和教育成果;
—不得利用职务的便利和影响,妨碍其他教师的正常工作;
4 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的道德
理想层面——真诚相待,主动参与。
原则层面——主动沟通,平等相待。
规则层面:
—不准向学生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提出非教育问题的批评,也不准因学生的原因,训斥、侮辱家长和其他人员;
—不准暗示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向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员索要财物或谋求其他方面的方便和好处;
—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是否残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歧视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
(二)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学会自律
(1)人生要有目标追求
(2)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3)学会宽恕他人
(4)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5)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6)高远境界、淘冶情操
(7)要有挑战精神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社会群体。
三、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
政府方面
• 学校方面
小学校车运营与管理问题探讨
三、我国校车运营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营模式不灵活,经费难以保障
当前,国内校车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全包揽模式、个人私营、校车租赁、企业化运营和公交运营模式。其中,政府全包揽是最主要的运营模式,其次是少量的个人私营模式;校车租赁、企业化运营和公交运营模式是近年来少数部分地区探索出的新模式,但运用范围不广。
(二)校车质量不符合标准
这里的“标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校车车辆不符合基本客运安全标准,其二是校车车辆不符合“专用校车国家安全标准”。
2010年市交警局和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开展的一次校车集中整治大排查中发现,当时全市3540辆校车中仅有2473辆获得了“合格”证明,其余1067辆校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不合格率将近30%。
(三)校车途经道路的安全系数低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气候、地形地势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对各地的交通道路状况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雨、雪、雾、冰雹等恶劣天气,会对校车的安全行驶造成威胁。
(四)安全和管理责任主体缺失
校车的管理工作包括车辆管理、运营主体管理、运营过程管理和学生组织等工作,它涉及不同的部门。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在校车运营和管理上相继探索出了不同的经验。但经费不足、多部门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依然普遍,而安全和管理责任无法落实等问题仍是现今校车运营和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科学运营与管理校车的对策与建议
(一)避免政府包揽校车全责,明确校车责任主体
我国政府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联合社会、市场三方共同开展对校车的管理和运营,避免政府部门包揽校车全责带来的财政负担、人事负担等问题,以确保中小学校车的安全长效运营。政府主要负责制定与校车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和法律标准,用以指导和监管各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各项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则应对特别需要开通校车却能力不足的学校和地区有所倾斜。
此外,校车管理涉及教育、交通、家庭等多个对象,政府在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时,须明确校车各方面的责任主体。
(二)因地制宜决定是否开通校车
目前,我国不宜盲目普及校车,而应首先因地制宜分析各地是否有开通校车的必要性,不能以要求所有学校配备校车或单纯强化校车车辆标准的方式解决学生交通问题。
(三)运用多种方式解决校车问题
1.实施以多元化运营模式为支撑的校车多渠道经费来源方式。
2.结合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校车运行路线。
3.提高驾驶员素质,严格乘车制度和校车安全标准。
虎妈、狼爸现象
——透视当前家庭教育
二、折射的家庭教育观念
1、读书成绩很重要
2、逼迫孩子理所当然
3、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4、为孩子作对的选择
怎样看待这些特殊的教育方法呢
1.给孩子动力
高压式教育能带来压力,压力也就变成了动力,锻炼了你的耐力,又锻炼了你的脑力,对你的身心都受益匪浅。因为高压教育的环境存在,孩子才总是想做得更好,总是想要出人头地或出类拔萃。 所以高压式的教育是挖掘自身潜力的工具,孩子为此不断去努力去拼搏,这样孩子的意志和毅力就会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2. 教鞭下出人才,孩子在懵懂的阶段是需要管教的。
父母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所以他们懂得为孩子做出正确、理智、有利的决定。生活不容易。
3. 交出快乐童年,还你成功人生
反对:
1.应该改变愚昧的教育方式
2. 孩子的成长应该自己决定
四、反思与启示
1.“虎妈”、“狼爸”式教育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对于服从性强的孩子,这种方法的潜力非常巨大,换句话说,这种教育方式能够让遵从并良好执行这一方法的孩子得到非常大的发展。
2.反之,如果孩子的叛逆性非常强,这种教育方法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即孩子强烈的叛逆和不遵从,如果孩子从小一直在叛逆的状态下,长大后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障碍以及扭曲,所以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
(二)启示
1.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老师、父母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2.为人父母,一定要慎用虎狼药,何况父母的行事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子女。
3.作为父母,需要去发掘孩子们的天性,并据此来调整教养方法,适应孩子的需求,塑造孩子的个性,提供和谐的环境,抚育他们健康成长
4.中国自古讲“因材施教”,首先是要看面对怎样的教育对象。对于一个自控力很差的教育对象,如果一味采用放任自流的手段,恐怕也不可取,而如果是一个自觉听话的孩子,父母亲则要像探照灯那样来引导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宽松环境。
5.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出发点都是爱,我们不妨宽容待之,不简单批评,不过分推崇,不刻意复制。此外,不要误读“虎妈”和“狼爸”式教育,他们的教育方式肯定不是单一的棍棒和驯服。
今日推荐
妈妈忙碌的一天作文600字 三篇 【600字】
忙碌,是治疗一切神经质的良药,人一旦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伤心了,就没时间八卦闲聊了,就没时间沉溺过往了,就没时间郁郁寡欢了。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妈妈忙碌的一天作文600字1我的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她总有做不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