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文学论文】

作者:故事兔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只有教育教学工作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障。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当前高中教育理性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教育管理观念转变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体现了普通高中教育的教育活动本质回归。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寻求突破。基于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和论述,供大家参考。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文学论文】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改革试验区确定之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说明了这项政策是符合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趋势的,其生命力非常强。同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也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潜质发展,满足高中教育中不同类型教育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还需要在规划、课程及评价等多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措施,下面展开具体分析。

  1.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1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在统一的管理体制约束下,普通高中固有的活力发挥不出来,其同质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由于管理工作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存在明显的重权轻责意识,使得普通高中的发展严重偏离了原来的教育教学目标,发展趋同的现象明显出现。一方面,在现有教育管理体制影响下,普通高中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权利义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另外一方面,在现有教育管理体制影响下,普通高中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教学模式的热情也逐渐丧失。这种情况下普通高中发展缺少了良性竞争环境,对其多样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2社会环境的制约。在外部环境的音响下,普通高中发展会出现内驱力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会受到社会大众教育需求异化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生存性教育始终都在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一直以来教育都被看成是改变自身命运及社会阶层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再简单满足于原本的层面上,逐步转变为获得符合个人自身需求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内容上。然而,随着社会教育需求的持续性增长、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矛盾,人们选择性的忽略掉了教育在其他层面上的作用,简单的将教育异化成为功利性工具。

  2.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2.1正确认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创业精神、生活能力及人生规划能力的人。按照受教育者实际需求的不同,人们对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理解也存在差异,但是都要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等多项指标,为此,普通高中教育不能忽视了对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的培养,它和就业准备、升学准备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对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认识不仅包括普通高中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涉及到了高中教育者、行政主管部门及家长观念的转变,人对事物的认知改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尤其是在多年来的错误强化,很多主体对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固有观念,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引导相关主体逐步形成正确认知。

  2.2彻底摆脱现有体制的束缚。体制僵化对普通高中多样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体制问题上来看需要彻底解决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普通高中管理体制问题的根本在于对普通高中、行政主管部门关系的界定上,只有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与责任范围,才能将各自的积极性及相关功能发挥出来。在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下,行政主管部门在普通高中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责不清、权力界限模糊等,这不仅对普通高中自我发展不利,同时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实效性也得不到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应认识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的“多样”是对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提出的最低要求,因此只有满足这一标准才能达到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2.3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制度。教育评价具有综合性特点,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也不能单纯将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应基于受教育者学业成绩、身体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等多方面,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校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作为综合评价的重点,同时将家长、社区及学生对学校教育满意度进行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则应从起点观察变化的教学质量、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等。通常情况下学校类型不同,需要按照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等,为受教育者平时的学业成绩、高考升学率等不同指标赋予权重,这样才能激发出各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具体来说,应积极探索并構建出完善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当前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网。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需要在体制与政策环境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推动其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未来推进普通高中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发展内涵包括培养对象、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严重制约其多样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寻求突破,如正确认识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彻底摆脱现有体制的束缚、建立综合多元的评价制度等,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最终实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只有教育教学工作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障。然而,“传统思维牵引下的中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尤其像一匹负轭难行的老马,步履蹒跚,与时代发展渐行渐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述普通高中教育时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校主导型的保障架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它更强调学校对教育质量的自主管理与监控,属于一种教育活动内部的质量保障架构。”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个体差异也在逐渐增大,而社会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直接推动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大胆地拓宽办学思维,齐抓并举地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落实素质教育

  合肥一中作为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积极主动地抓住新课程改革契机,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几年来,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上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并已逐渐形成独具合肥一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1.开足必修课程,奠定学生全面的知识基础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教育必须立足必修课程,以使学生普遍达到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合肥一中坚持按新课程要求,全部足课时设置语言与文学等14个科目。尤其是技术课程、体育与健康、艺术课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实验课等课程的开设充分体现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

  例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作为课改后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可供借鉴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较少,很多学校开设这门课仅仅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测试。这样做实际上不仅是忽视了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上,我们积极贯彻课程改革思想,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在实处,与此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生长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这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合肥一中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自主研发、编印《合肥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个人发展、跨学科综合五个类别的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内容。

  在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中,我们采用的是学校引领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并设计实践的主题,学生自主选题,选题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实践,学生在完成“实践考查―总结成果―展示评比”等一系列任务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合肥一中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先开展的修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市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一定的反响。

  合肥一中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立足点不仅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是学生人格的全方位塑造,从而立体地体现出合肥一中“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它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将必修课程的学习、新课程的多维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的深度发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等多维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

  3.重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合肥一中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注重选修课程的设置。首先,学校开设各学科模块选修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高中生的视野,学校拓宽必修课程的外延,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选修模块纳入日常课程教学中,而在这些选修模块中,大部分内容都不是高考的测试内容。

  其次,学校还开设反向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的甄选,一般在高二学年开始进行文、理分科的学习,合肥一中践行“全面施教、广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不因高考而忽略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学习,为了尽可能减少文理分科给学生带来的文化知识的不完整性缺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特地设置了反向选修课程,理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模块,文科班级的学生要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模块。同时,设置模块分项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不同模块进行学习。

  二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合肥一中积极进行“有效、分层、特长、和谐教学模式”的构建。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以下班级分层的类型,理科:全科加强班、数理加强班、生化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文科:全科加强班、数学加强班、语言类(语文、外语)加强班、全科班、常规班。家长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不同类型的班级上课,开课前,学生可以自主填报志愿向学校申报自己所选择的班级类型。

  当然,分层编班并非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突出问题是会导致“教育不公”――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向“重点班”倾斜,但合肥一中的分层编班的做法不仅矫正了这种倾斜,更一贯坚持越是基础较差的班级越要配备有经验的老师。分层编班后,学校将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在教师备课、讲授、布置作业、辅导等环节上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为配合分层分班改革,学校还实施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并编制了体现不同能力梯度的分层作业。   

三 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大力探索走班教学制度

  走班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走班,这样便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解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学校开设培优班和补缺补差班,这些班级的教师,都是学校专门选择的,在考纲研究、考点把握上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并且一个学科尽可能根据需要多安排几个老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教学格局。二是学生的走班,这样老师便于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教学。还是以培优和补缺补差教学为例,我们就是以学科的差异性为基础进行编班组织课外辅导的,从而取得有的放矢、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

  总之,走班教学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又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弹性力量得到有力的释放。

  四 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个性化需要

  合肥一中充分利用“学校拥有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过程中,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选择的课程,无论人数多少学校都坚持开设。二是大力鼓励教师开设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尽可能为老师提供各种课程开设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并积极创造各种平台供教师展示个人或教研组的课程研究成果,鼓励其著书立说。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拟订课程计划,整理课程内容,设定课程目标,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合肥一中校本课程。根据“每学期分上、下两学段各开设40门以上的不同课程,学生分上、下两学段各选修一门不同课程”的开设计划,经过学校――学生――学校两轮选排,学校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课程表,每周一个课时,学生自由选课。同时,学校还研发了A、B两套校本课程,共70个专题,涉及高中课程的7个领域。

  五 注重艺体教育,让小学科有大作为

  1.艺术教育方面

  为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合肥一中组建了音乐社团,开设了专门课程――音乐指挥;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合肥一中开设了绘画色彩创造、造型艺术与审美培养、插画艺术等课程。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合肥一中在高一年级选择了10个班试点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美术分别以讲座形式两节连堂上90分钟,每班每周有4节艺术课。这样做既增加了艺术课教学时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课采用“套餐选项模式”

  体育课不再是常规的跑步等教学方式“唱主角”了,跆拳道、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也一一闪亮登场,并以套餐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套餐选项模式”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球类、武术、体操、田径、太极拳、技巧体操、跆拳道、散打器械、健身操等。这样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学生选修的范围、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体教育的大力开展,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体素养的同时,也使教育教学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六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严格学分管理制度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的规定,一名高中生在校三年总学分达到144个学分后方可毕业,而在合肥一中三年里有些学生修满178个学分。比省教育厅的规定学分额多出的学分,学生要通过选修课和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这样的要求既让学生得到了学分、锻炼了能力,又响应了国家“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号召。

  根据《合肥一中学分管理办法》,教师有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缺课在1~5节之内的,要按1节课增加1个学分的标准提高考试的合格分数”;“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发生违规违纪、不交作业等行为,教师可视情节严重程度提高不少于5分的合格分数,直至不予学分认定”。这样严格的学分管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同时,这种严格的学分管理,还有利于扩大师生接触的范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这样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实行学分制,选课的主动权在学生,他们有选择教师的自由,这无疑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学生会选择学识渊博、方法灵活、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而那些教学水平不高、不负责任的教师则得不到青睐。这样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

  七 关注学生长线发展,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可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首先,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能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思想的准备。其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可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

  合肥一中积极和北大、中科大合作,依托物理、生物、历史等学科4位博士的专业优势,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情况,率先开设微积分、中国古代文化、生物学等大学先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本质上就是教育教学内涵的拓展。要真正推进教育多样化发展,还必须把多样化的办学思路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把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而,综合多种因素,形成齐头并进之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肥一中教育的多样化,才能真正推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20xx年11月2日,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专题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开班仪上省教育学院张岩主任的讲话和赫书记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解读。沈茂德校的《学校文化研究与学校品质发展》、姜国富校长的《吉林毓文中学多样仪发展的办学思、行经验探索》、张洪波所长的《学生生涯发展的逻辑起点与实施第略》和五中于利和校长讲的《长春五中多样化发展的办学思、行经验探索》。听后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这几天在两位班主任的指导下,对高中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路径有了新的思考。

  在普通高中实施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就是鼓励我们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做为基层学校领导必须加强认知水平,解决存在的实践导向的理解困惑和实效取向的行动困境。我们要认真学习提升行动能力。

  我们要根据本校的文化和学生特点,确定办学目标,育人理念和教学策略。只有尊重学生看到差异,才有个性的发展。不能千篇一律。要各美其美,开发本校校本课程。注重《生涯规划》课题的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生涯发展实施方案。把生涯规划容入学校多元化特色发展的课程中。

  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走出去,向多元化特色发展成功的学校学习经验。请进来,请专家和有成功经验的名校长到校讲座。有计划、有步骤积极推进。让我们的学生在多元化特色发展的办学中受益,让学校在多元化特色发展中成长壮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