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 【文学论文】

作者:故事兔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日趋成熟。受其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交易总额还是衍生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

  市场基础性设施是否得以完善,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者才会有长期进行投资的准备和动力,金融衍生品市场才会得以稳定发展。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 【文学论文】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一,要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第二,可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比如股票利率期货和期权、汇率期货和期权等,从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慢慢积攒有益经验,因为场内交易有着非常严格的监管与交易体系以及保证金政策等很多制度保障,会比较安全;第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第四,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的研究,并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第五,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和定价能力,通过自行制定的人民币衍生品的合理报价,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具体措施

  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化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的竞争性市场。一国衍生品市场的对外开放需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允许国际资本参与本国衍生品交易;二是允许本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衍生品市场,或通过经纪公司代理国外业务。

  从我国未来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来看,实现国际化的目标需要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以开拓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这是起步阶段,应重点发展合乎社会需要的衍生品,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主体;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限制,同时允许国际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科学安排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顺序

  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衍生品所需要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也不可能同时具备和成熟。因此,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应科学地安排顺序,时机成熟的先行推出,时机尚不成熟的则积极创造条件,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首先,优先发展场内交易,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场外交易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大型投资机构的需要。与场外市场相比,交易所在资信程度、风险控制、市场组织、制度设计、交易结算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衍生品透明性更好、流动性更强、成本低,既有利于参与者防范和规避风险,又有利于市场监管。因此,优先发展交易所主导的标准化金融衍生品符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同时,可以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适度地开展场外交易。

  其次,金融期货的发展先于期权和互换。从期货市场的发展顺序来看,期权是在期货之后发展而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期权是期货的高级形式,其目的是为期货交易提供一种保值工具。我国应该在总结商品期货运作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首先推出金融期货产品,再确定时机逐步推出金融期权、互换等衍生品,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

  最后,在金融衍生品发展方面,应以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为突破口。我国国债和股票规模都相当大,当前股票市场即使完全规范,其价格波动仍然不可避免,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有市场需求,也可减少价格的不合理、非理性波动。我国国债品种多、期限长、数量大,只要利率波动,避险需求就强烈。另外,国债期货也有利于发现远期利率,促进长期投资。

  鼓励金融衍生品和交易所制度创新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交易所的制度创新,则可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走低成本扩张道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交易所的竞争力。

  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应该积蓄力量强化对远程异地交易的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为衍生品市场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条件成熟时,还要探索与国外交易所联网交易。

  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立法和监管体系

  作为二次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处于金融风险体系的“倒金字塔”顶层,从系统结构角度来看,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要求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和监管体系。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以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二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由于金融业出现了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我国原来的分业监管体制也必须过渡到集中监管体制上来。借鉴欧美的监管经验,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衍生品交易实行集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业自律的监管体系,重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官方监管和行业自律。另外,有效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发展高素质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复杂性,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本质区别,需要专家型人才从事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人才需要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所以同样需要具有高素质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21世纪发展之最终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金融市场发展之关键也是专业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与引进来相结合,培养一支熟悉国际市场运行规则、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特点、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建议及展望

  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最终使其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对股份制银行进行制度创新,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建立内控严密、运转规范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建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作机制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保险业采取的过渡期保护措施2014年年底到期,取消对外资的地域限制,保险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要转变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依靠低赔付率来维持高增长率的现状,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切实转换到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上来,这种转变应该是保险公司自愿、主动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伴随并推动着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判断一个金融监管体系是否有效的基本原则应为是否能逐步放松管制,减少行政审批,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切实把监管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通过行业规划、政策引导、市场监管、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等手段,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规范证券市场的主体行为

  首先是投资主体。我国的证券市场正经历着从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主体的过渡时期。发展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及逐步地允许保险资金等投资证券市场是投资主体深化的主要途径。

  其次是融资主体。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创造积极条件,逐步实现资产存量的流动;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扩大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完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的外在压力,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最后是证券公司。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严防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同时建立有效的融资融券机制;完善客户保证金的安全保管和受偿制度,确保客户资产安全;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展望。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我国金融和经济创新需要怎样的金融衍生品,当前亟待研究与探讨未来如何稳步推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我们认为,应从简单的衍生品入手,结合市场,稳定、健康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崛起,一方面,会使监管层逐步认识到衍生品在理顺资产价格形成机制、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定价权的重要作用后,逐步完善衍生品监管制度、规范衍生品市场;另一方面,会使一大批有实力的期货公司通过产业客户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发与教育,逐步为期货行业引进产业客户与机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并大大拓展了市场容量,而这些投资者的进入也进一步抚平了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另外,期货交易所不断完善交易规则、丰富交易品种,大量符合国内需求的新品种上市也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需求者的入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目前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优先发展基础性的金融衍生品,主要以结构简单且报价透明的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作为非实物性的产品,其在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蕴涵了巨大的风险性。

  此外,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的发展前景需要社会各部分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不但帮助了个体控制风险,而且可以通过有效配置社会范围内的经济资源和风险,增加社会福利。由此,我们相信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市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

  3月31日,金融衍生品基础建设服务商上海同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高瓴创投,创新工场跟投。但具体融资金额同余方面未予以公示。

  同余科技创始人兼CEO金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同余科技2015年初选择先在纽约创业,主要是借助纽约熟悉的行业环境与资源搭建基础框架;2015年底回国,在前期基础有了雏形后开始对接市场;2016年6月在上海成立总部公司,将同余科技定位为衍生品基础建设服务商,为中国衍生品市场提供业务管理平台、风险管理平台、销售交易赋能平台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金斌称,假如没有疫情的话本计划去美国招聘相关行业人才,本轮融资也将用于进一步提高同余科技在人才、技术与市场的优势,加大市场覆盖力度,扩张产品线布局,加强对衍生品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的探索。

  目前同余科技拥有三大产品线,包括BCT(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系统)、First(场内量化交易系统)及同余终端(衍生品一站式门户),覆盖前台,中台,后台的全线业务管理。金斌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同余核心商业模式是系统解决方案售卖,同时提高数据与终端业务,未来三部分业务将各占三分之一。同余当下坚持的市场战略是先将基础做扎实,与中国金融机构产生深度合作。目前同余客户已覆盖监管会管单位、交易所、证券、银行、期货、全球头部贸易公司,涉及金融领域内的多个行业,包括近百家大型金融机构及中小型企业机构。

  全球衍生品市场存量名义本金已逼近700万亿美金规模,而中国衍生品市场与海外尚存近百倍差距,其中场外市场空间尤为巨大。伴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衍生品作为成熟金融市场必备的金融产品,2020年其规模将在市场合力下快速增长。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式起源于2015年2月,上交所正式挂牌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期权合约,打开中国期权市场发展历程。由于起步较晚,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国内第三方系统也并未开始布局,给了同余等创业公司以生存机会。

  创新工场投资总监申文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技术服务公司将跟随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壮大成为行业基础设施。与同余类似的竞争对手已基本出局。投资同余之前申文超已研究过海外金融IT市场发展状况,目前已存在如Bloomberg、Infinitiv、Markit、Marketaxess、Tradeweb等百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以及更多垂直品种里收入利润现金流都很好的“小而美”公司,蕴藏巨大机会,只不过大部分VC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

  另外,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受到金融改革等多项因素影响,从投资天花板角度分析,申文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只用静态眼光去看,可能会觉得行业天花板低。但放在中国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在交易品种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对科技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行业天花板就不低了。何况现在同余也开始做买方终端,将衍生品买卖交易双方连接在一起,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高瓴资本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服务和原发科技创新负责人黄立明表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衍生品市场会随着金融开放、资产品种的不断丰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金融衍生品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务量有所收缩;当下疫情席卷全球,对其影响,金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第三方技术平台受到的影响并不大。金融衍生品市场增量及速度与平台有关,但金融市场涨跌幅与波动无关,同余第一季度客户营收甚至要高于去年第四季度。当然商务与市场等需要外出的业务的确会受到一定影响。下一步,同余将在产品及市场方面加快落地速度,同时加深对客户群体的覆盖。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市场

  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种类增多,发展日趋成熟。受其影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交易总额还是衍生品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活跃程度不足,衍生品的种类也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尚不尽如人意。本文以上述问题及其成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战略。

  一、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与功能概述

  1.金融衍生品的定义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即由金融基础工具(如股票和债券)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形式的总称,但是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其本身并没有货币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货币、汇率、证券等的价值衍生出来的。从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上来看,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从金融衍生品的合约类型来看,可以分为标准化合约和非标准化合约两类。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物(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合约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并且由交易所保证合约的履行。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协议,同意以协议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空头,同意以协议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一方称为多头,它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此外,还有介于这两种合约的其他金融衍生品类型,如期权和掉期两大类。期权既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化合同,也有在柜台交易的非标准化合同。合约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卖某一特定种类、数量、质量原生资产的权利。掉期合约是当事人之间签讨的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他们认为具有相等经济价值的现金流(Cash Flow)的合约。较为常见的掉期合约有利率掉期合约和货币掉期合约。利率掉期合约中规定的交换货币是同种货币;是异种货币,则为货币掉期。

  2.金融衍生品的功能

  从金融衍生品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机构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化,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及其交易数额不断增加,其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当前国际资本市场上主要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对经济和金融最主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风险管理。具体说来,金融衍生品能够帮助企业或机构投资者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拓宽金融服务的范围等等,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功能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风险防范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与国际衍生品市场相比尚不够活跃

  随着金融衍生品种类的增多和发展日趋成熟,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近年来也步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以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为例,截至2006年6月底,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金额为24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利率互换名义本金余额约为171亿元人民币。但是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活跃程度尚嫌不足。2000年以来,国际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较为迅猛,全球场内衍生产品年总成交额从2000年的38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7%。全球场外衍生产品本金余额从2000年9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6月底的338.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9%。与此同时,境外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较为活跃,出现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期权(NDO)、人民币无本金交割互换(NDS)和人民币结构性票据(Structured Notes)等产品,其中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从1996年就开始在香港为主的境外离岸市场上进行,2005年日均成交金额在10亿美元左右。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下的各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种类与其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不断扩大衍生产品的交易种类和客户范围,改变赢利模式与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产品同质性较高,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衍生产品设计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品种类明显偏少,主要是在借鉴外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基础上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模仿度较高而独创性不足,难以满足中国企业或投资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我国金融衍生品还是以外汇类型为主,其次是利率类型的衍生品,而其他产品做得相对较少,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发行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而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缺少对产品差异化的发展,也就无法争取到较为固定的客户需求。

  3.交易方式单一,复杂程度较高

  受到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足的限制,我国衍生品交易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完成交易后再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盘,或者国内企业与外资移行谈好交易的细节,然后再进行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的交易,最后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完成整个交易。交易方式过于单一一方面限制了交易对象的范围,且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得金融机构丧失了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发展的主动性。

  4.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设计和监管等环节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投资主体的角度来说,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拥有深厚知识功底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具体操作;从商业银行等金融衍生品的业务主体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金融衍生品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对业务实际操作的经验丰富的交易员、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专门负责人等;从金融衍生品监管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同样需要有金融衍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金融市场的监管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时间较短,衍生品的种类少,涉及的交易范围窄,该领域的人才储备尚嫌不足。

  三、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战略分析

  金融衍生品是企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等参与主体管理金融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稳定金融和经济市场的重要工具,因此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势在必行。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未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较少,交易总量也相对较低,尚不足以满足投资主体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因而应当加大对金融衍生品引入及创新的力度,发展出适合中国投资主体需求的产品。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金融衍生品虽然对整体的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效应,但不能因为急于发展,而忽视其负面的经济效应。金融衍生品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得它在吸引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投机者,这些投机者的投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他们可能行使的消极的投机行为,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剧烈的波动,甚至导致市场风险的积累,而最终可能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在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当直接放松对衍生产品交易和种类的限制,还应当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控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与速度,规范投资者行为,防止过度投机现象的发生。

  2.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是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衍生品交易的方式及自主性。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均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而这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能力很强,定价技术也非常先进。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妥善利用发挥这一资源,我国通过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市场定价能力,从而达到转变经营模式、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复杂性,赌气进行风险控制和交易管理需要大量专家型人才进行具体运作。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应当是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衍生品交易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银行员工素质建设,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