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学困生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供大家参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学困生是班级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班级整体成绩的好坏关键是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否做得有效。因此,转化学困生势在必行。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用心辅导,学困生的学习必会有所提高。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热点话题】

  一、和学困生交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走近学困生,和学困生交朋友,不仅要把知识带进课堂,也要把爱带进课堂。

  首先,教师应把学困生当成优秀生去交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负责。学生也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宽容他们反复地犯错误,相信并帮助他们在不断地犯错误与纠正错误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学生更是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不分形式,不论时空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样,浓浓的师生之情建立起来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力求在课堂上、生活中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一个诚信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使师生关系成为他们学习上的动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困生的上进心

  古为往今来,我们不难发现,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根据学困生好动厌学的特点,教师应鼓励学困生多参加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困生在趣中求学,学中求进,进中求乐,在乐学中逐步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考试的方法,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水平,学有所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树立起“我与其他同学一样棒”的自信心。

  三、细心观察,多方面捕捉闪光点

  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几十名学生就有几十种不尽相同的状况。由于学生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成长道路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反应、表现也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优秀生和学困生。教师对待学困生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不管学生怎么差,都是学生,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能轻易不管。要转化学困生,教师首先必须要热爱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问题是教师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只要细心观察,最终总能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课堂中,教师应给予学困生参与的机会。如给一些简单的题目和练习让他们做,课堂巡视时应多关注他们,发现做得好的就让他们板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当然,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困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做得真不错”“回答得真妙”“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呵”“真聪明”“真棒”……教师应尽量以鼓励的语气,以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使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从而使学困生找回自信,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余,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给有特长和爱好的学困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当他们取得成功的时候,胜利和喜悦就会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当教师、同学给予他们热烈掌声的时候,他们就会获得集体荣誉感,产生自信心。有益的活动,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达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困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了承认,从而建立起对未来的必胜信心。

  四、加强课堂教学能力,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困生是学习困难但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学习兴趣所致。科学证明,人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高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使难懂的知识明朗化。比如,在教学数学中“认识分数”一课时,因为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优秀生也很难理解,更何况是学困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猴妈妈分桃”的故事,讲解如何是平均分。学困生也能从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给予更多关爱,让学困生在师爱中进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其实,学困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只有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师爱,才能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特别是现在我们的农村学校,许多学困生原来并不差,只因其父母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加上自控能力不足,从而沦为了学困生。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原来成绩不错,表现也好,由于父母去打工,只有爷爷和奶奶照顾,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使得他无心向学,放学不按时回家,经常在外面玩耍。为此,我找到了他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年纪以高,不能给予他更多的关爱。为了使他重新振作起来,课余,我多次找他谈心,鼓励并告诉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老师都会爱你的。希望你能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老师、同学和你家人的期望。”在学习上,我经常帮他辅导功课,指导他完成作业;在生活中,我也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渐渐的,他的心态摆正了,学习成绩也获得了提高。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的做法是:①转化学困生要从一年级抓起;②教师要对学困生有信心,坚持不懈;③经常和家长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实行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责任。只要教师用一双慧眼善待他们,以诚施教,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学困生定会转化成好学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困’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学困生,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对学困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

  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与学困生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

  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

  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我对这部分学生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困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断层各不相同,已有知识经验也不一样。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困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将各断层补起来,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

  四、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1、鼓励大胆提问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2、落实辅导工作

  (1)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

  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

  (2)手拉手,向前走—-“-疑问消除法”。

  实现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即为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首先,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与学困生一起整理自己知识的断层,形成若干个细化的小问题,罗列在一个表格中,让小老师为其辅导,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使问题由多到少,逐个解决。由于优生与学困生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

  五、对学困生实施“优惠”政策。

  1、作业上的“优惠”。

  学困生由于负担过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业。为了更好地实施转化,在作业难度上宜浅不宜深,作业量上宜少不宜多,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上力争采用优先批改,当面批改的形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课堂上的“优惠”。

  学困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作为教师应创造条件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首先,回答问题优先。课堂上,只要他们举手则优先请他们回答,答对了及时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也决不责骂他们,维护他们的发言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其感到成功的体验。其次,操作活动优先。在学习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我选择学困生优先操作的策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自参与,他们也能准确地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他们经历了成功的体验。再次,优先板演。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时,让学困生优先板演,且要求他们板书完整,书写规范,完成后还得把道理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六、锻炼学困生的意志,使其保持持久的学习愿望。

  学困生大都意志薄弱,学习愿望上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困生意志以达到转化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努力为每个学困生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在教育管理中,最为令人棘手的问题是后进生的管理工作。后进生作为一个班级存在的特殊群体,其多表现为思想差、行为差和成绩差几种情况,这就让管理者为之头疼,不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怎样才能转化好后进生呢?

  我们先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我们知道后进生主要是受家庭、社会、学校和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家庭方面,有的家长受社会“读书无用论”的错误影响,对子女的行为和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对孩子成绩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关心;有的家庭物质生活较好,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过于溺爱,以致孩子有求必应,养成“小霸王”性格,甚至对孩子在学校中犯下的错误也纵容,使家校教育冲突;造成更大伤害的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失去温暖,对生活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在社会方面,由于社会上存在赌博、吃喝玩乐等不良风气,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另外,青少年往往有好奇心理,网络上一些不良网站充满色情、凶杀等负面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学校因素中,教师对教育对象不能平等待之,只一味钟爱优等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视为害群之马,致使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缺少关爱而丧失学习信心。自身因素主要是缺少学习积极性和吃苦耐劳精神,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情绪不稳定等,造成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了解了后进生形成这些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遏制和减少后进生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对后进生的转化据以上形成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化他们。

  一、要摆正态度,积极乐观地对待后进生。

  对待后进生,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量后进生。后进生并非永远一成不变,他们也思进取,只不过表现不明显罢了。我们应当大力帮扶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和自卑心理,调整好心态,树立起自信心,他们就会转变。在我所教班中曾有一位女生上课不认真,甚至睡觉。面对后进女生,她比男生更棘手,但我相信只要找到造成她后进的原因,不放弃她,肯定会转化她。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位女生平时劳动挺勤快,也能吃苦耐劳,并且乐于帮助同学,只不过由于小学时基础不扎实,进入初中后,功课增多,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虽努力学习,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以致她产生了自卑 ,对学习失去兴趣,放弃了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并不嫌弃她,而是与她谈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让她明白:每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天生聪明而取得的,他们也是靠着勤奋和努力,持之以恒,面对挫折永不言弃,最终才有所成就的。经过多次谈心和鼓励之后,她重拾学习信心,上课不再睡觉。同时,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帮她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往后的学习中,她进步虽然不大,但已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上课精神高度集中,并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自卑、在家庭中缺少爱的学生和养成骄横恶习的后进生。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无助,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就像阴影中的草木渴望阳光照耀一样。因此,老师要用慈母般的爱心来关怀呵护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亲近,获得鼓励,取得进步和更加信赖老师。例如;在安排座位时,要安排一位优等生与其同桌,要求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要课堂提问上,要给予机会,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给他们展示身手的机会,表现自己技能,重拾自信。例如后进生周某,由于是留守少年,父母常年在外,跟随奶奶生活。父母只是给予他物质上的满足,缺少沟通和陪伴的关爱,加之奶奶特别疼爱孩子,对孙子的错也采取包容态度,致使他养成骄横的性格,脾气暴躁,在班里经常搞恶作剧,影响课堂纪律,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为伍,远离和厌气他。同学们越不理会他,他越发故意扰乱班级,大多老师都为之头疼。面对此后进生,道理讲多少遍都不用,但总不能放任自流。但此学生有一爱好,篮球打得不错。在学校搞的班际篮球比赛活动中,他很想参加,但同学们都不欢迎,后来,我力排众议,给予他参加比赛的机会。在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用精湛的球技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次比赛,同时让他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此后,他逐渐亲近同学,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懂得尊重同学,同学们也不再远离他,他终于融入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对于父母离异家庭后进生,我经常与他们谈心,揭开他们心中的困惑,把家庭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障碍化解掉,还让同学们亲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从而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体验到自己在班集体中并没有受到歧视,自己并不孤单,生活中处处充满爱。

  三、抓住闪光点,正确引导后进生。

  俗话说:金不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奥城上优缺点并存,只不过优等生身上的闪光点更引人注目,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隐蔽一点,不易发现。其实,老师只要留意后进生,细心观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的。对于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抓住并及时激励,引导他们扬长避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他们一样会成为受欢迎的人。我班曾有一位后进生,由于父亲酗酒,脾气暴躁,母亲经常受父亲的辱骂。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这位同学比较自卑,喜欢一个人静坐,很少与同学交流,也比较努力学习,但成绩总是不理想。怎样才能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呢?后来经过观察,这位同学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他看到小同学被欺负时,敢于站出来指责这种不良现象。发现这一闪光点后,我在班中表扬了他,班中的同学也为他的勇敢而对他刮目相待。后来还发现他有文艺天赋,在学校举行文艺晚会时,我让他组织小品节目。在表演过程中,台下掌声不断,,给全校师生事带来了欢乐的笑声,给这次晚会增添了色彩。这让他感到惊喜和激动,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后来我又到其家中与他父母沟通,分析孩子身上存在的优缺点,让当父亲的多关爱孩子,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之后,这位后进生在我的引导下,终于变得自信起来,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绩得以提高。经过这件事,我更明白,后进生身上也有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并进行引导教育,他们一样会回归到班集体中的。诚如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每个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四、要有耐心等待后进生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个觉醒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转变后进生过程中要学会等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他受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才形成不良习惯。我们在转化时,要假以时日,不急于求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其实,学会等待,也体现了老师对生命差异的尊重,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例如:对于一些上课经常睡觉、说粗言恶语的后进生,我先与他们约好改变恶习的时间期限,一般为一个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帮他们制订出具体的改变计划和措施,细化到每一个星期达到那一具体目标。由于给予时间等待,让他们的转变有缓冲地过渡,结果证明,他们都是有所改变的。

  总而言之,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只要我们关心爱护他们,发现其身上优缺点,对其因势利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信任,并没有抛弃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学习的快乐。我相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会迎刃而解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