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的卑劣3篇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罗瑞卿(1906年05月31日-1978年08月03日),四川南充人,毕业于延安中央党校,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罗瑞卿的卑劣1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1906年5月31日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县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20岁时,罗瑞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罗瑞卿的卑劣3篇 【热点话题】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是一位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著名战将。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在歌舞升平的和平时期,他忠心耿耿,铁肩担道。他这种勇于任事,临难不苟的可贵品质,被毛泽东欣喜地称为:“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就是这个身材高大而被共和国领袖称之为一代名将,一生中却三次遭遇大难。令人称奇的是,将军三次大难皆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其造化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新中国成立以后,罗瑞卿曾担任第一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权。但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却在1978年在德国心脏病突发,客死异乡。

  伤寒夺命 奄奄一息

  1927年7月,罗瑞卿由武汉军校改编而来的张发奎部教导团到达九江,准备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船一靠岸,教导团便被并不同情革命的张发奎缴了械。在由武汉至九江的航行途中,罗瑞卿由于受了风寒,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发起高烧。因去南昌不成,他只好带病返回武汉,并在一个靠近四川会馆的小旅馆暂住下来。因病情日渐严重,他遂在同学的帮助下来到武汉的仁济医院。经过诊断,医院认为他得了伤寒,并要求他住院治疗。由于住院费用昂贵,收入菲薄的罗瑞卿根本无力承担。院方见罗瑞卿交不出钱来,遂雇了一个车夫把病体衰弱的罗瑞卿送回小旅馆。见他奄奄一息,小旅馆的老板将他坚拒门外。无奈之下,车夫把罗瑞卿拉到四川会馆,把他悄悄地丢到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里。

  此时此刻,身材高大的罗瑞卿瘦骨伶仃地躺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大病缠身的痛苦把他折磨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在绝望中奄奄待毙的罗瑞卿并没有死。由下一位姓熊的四川同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他,并为他送来了一碗热粥。靠着这碗热粥,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罗瑞卿缓过劲来。后来,在熊师傅的悉心照顾之下,罗瑞卿的身休慢慢地好转,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走了出来。

  沙场中弹 绝处逢生

  1931年4月,蒋介石派何应钦率20万大军,对我中央根据地发起了第二次“围剿”。根据敌强我弱的战场态势,红军决定诱敌深入,伺机反击。4月20日,红军主力后撤至根据地腹地的东固、龙冈一带,隐蔽待机。

  当时,罗瑞卿任红十一师政委,奉命率部在一个叫观音崖的高地上阻击敌人。战斗打响之后,一向喜欢指挥靠前的罗瑞卿和师长曾士峨把师部直接设在观音崖的山顶上,在师特务连连长杨得志的指挥下,战士们就地取材,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子,作为师指挥所。

  部队刚刚进入阵地,敌人就开始进行猛烈的炮击。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向我军阵地发起了集团式冲锋。在强敌面前,罗瑞卿沉着冷静,指挥果断,率领英勇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激战正酣时,杀得性起的罗瑞卿端起机枪,向敌群猛扫。突然间,敌人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过来,由于隐蔽不及,身材高大的罗瑞卿左颊中弹,动脉被打断,顷刻间鲜血便染红了他身旁的土地。

  见政委受伤,战士们迅速把他抢下火线。在经过简单包扎和治疗之后,罗瑞卿于10天之后碾转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后方医院。由于失血过多,再加上后运途中连日暴晒,风吹雨淋,因此重伤之下的罗瑞卿又并发了大叶性肺炎,高烧不止,昏迷不醒,命悬一线。

  昏迷中,罗瑞卿隐隐约约听到锯木头的声音,同时又听到有人在说:“这个人恐怕不行了,他个子很高,赶快做一个长一点的棺材。”

  罗瑞卿迷迷糊糊地知道,他们说的大概是自己。这一次伤势太重,恐怕难以逃脱死神的召唤。

  然而,战友们为他准备的棺材并没有用上。在昏迷几天之后,罗瑞卿又一次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过这一次助他死里逃生的,却是他那年轻而又旺盛的生命力。

  林彪要整垮他

  全国解放以后,罗瑞卿任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9年4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9月,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将军过人的精力和出众的才华,使得他在军队中身兼数职、位高权重。

  然而,正是在他日丽中天时,和林彪产生了矛盾,从而又有了一生中的第三次死里逃生。

  林彪与罗瑞卿长期是上下级关系。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取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原总参谋长黄克诚因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免职,经林彪向中共中央提名,罗瑞卿由公安部长职位调任总参谋长。

  起初,林、罗工作上相处尚可,但从1961年起就有点矛盾。1964年以后,林彪在几个重要问题上逐渐对罗瑞卿心怀不满,以致发展到恨之入骨的程度。

  林彪对罗瑞卿表露出明显的不满,是从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开始的。为进一步促进部队的军事训练,1964年春,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举行一次比武活动。1964年6、7、8月期间,全军分18个区举行了比武大会,参加比武和表演的有1.3万余名干部、战士和民兵,军内外参观的干部近10万人。

  1964年6月15日和16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北京部队和济南部队的比武表演。毛泽东对这次比武活动评价很高,并指示要在全军普及“尖子”经验。

  这次全军大比武对于提高全军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一做法却并不符合林彪此时的治军思路。1960年,林彪曾提出部队的政治“四个第一”的观点,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全军大比武显然与他的“四个第一”不一致。因此,对于这次全军大练兵和大比武,林彪起初采取的是静观的态度,后来觉得有文章可做,就派叶群等人到广州军区当年他参加南昌起义时所在的连队等基层单位搞调查。调查中,他发现有些单位军事训练占用的时间多了一些,比武中个别单位有锦标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于是,林彪、叶群抓住这些问题不放,指责大比武是单纯军事观点,冲击了政治。

  1964年11月30日,林彪借全军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机,提出了“突出政治”。他说:“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一定要突出政治。”他甚至说,军事训练不应冲击政治,相反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并要求1965年应当着重抓政治。林彪的讲话作为《关于当前部队工作的指示》下发全军贯彻执行。在林彪的压力之下,大比武活动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叶群向毛泽东告状

  罗瑞卿不同意林彪对大比武的批评,认为“1964年军事训练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对于林彪关于“突出政治”的指示,罗瑞卿说,政治“也不能乱冲一气”。以后,罗瑞卿又多次提出,不要搞空头政治,说:“如果单纯把政治搞好,别的都不好,垮下来,这种政治恐怕不能算好政治,是空头政治,哪里有这种政治!”“军事训练搞不好,浪费事小,打起仗来就要亡党亡国。”

  本来在大比武这件事上,林彪就认为罗瑞卿不听话,同他有二心,产生了要将罗整下来的想法。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要求每个人都要准备接班人,还要有三线接班人。在贯彻执行毛泽东指示的过程中,罗瑞卿曾就新老干部交替问题向林彪作过汇报,并曾讲过有些老干部应当主动“让贤”之类的话。一向多疑的林彪听了,认定这是罗瑞卿要他让贤,更坚定了打倒罗瑞卿的决心。

  可是,仅一顶“不突出政治”的帽子,还不足以整倒罗瑞卿。

  于是,从1965年下半年起,林彪就授意李作鹏等人写揭发罗瑞卿的材料。1965年11月30日,叶群坐专机到杭州,单独向毛泽东作了几个小时的汇报。叶群说:“罗瑞卿掌握了军队大权,又掌握了公安大权,一旦出事,损失太大,他的个人主义,已经发展到野心家的地步,除非林彪同志把国防部长让给他。”“林彪的位子让给他没关系,但会不会发展到‘逼上夺位’的程度呢,我想是会的。主席,他是两个眼睛盯着这个位置的。”叶群还罗列了罗瑞卿的一些罪名,她说:“罗瑞卿反对林彪‘突出政治’,他说‘病号嘛,还管什么事,病号应让贤!不要干扰,不要挡路’。”

  林彪、叶群的诬告显然产生了作用。12月8日至16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分为三个小组,组长分别是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叶群在会上分三次作了近10个小时的发言,据参加这次会议的杨成武回忆:小组会由周恩来主持。他宣布开会后,叶群首先发言,她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讲得有声有色,说:“罗长子反对突出政治,他胡说既要突出政治,也要突出军事,军事政治都重要。搞折中主义。”

  对于开这样一个会议,事先罗瑞卿本人更是一无所知,会议召开时,他已离开苏州,正在云南昆明巡视部队。会议对罗瑞卿进行的是背靠背的揭发和批判,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给罗瑞卿列的“罪状”,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反对林彪,封锁林彪,对林彪搞突然袭击;二是反对突出政治;三是向党伸手。林彪在会上宣布:撤销罗瑞卿的各项职务。

  周恩来告诫:你太天真了

  12月16日,周恩来、邓小平向罗瑞卿传达毛泽东的谈话:“主席对林彪讲,反对你,还没有反对我呢。就是反对我到长江里游泳,那是一片好意。这是一。第二,主席说,如果没有这三条,可以把问题先挂起来,中国有很多问题是挂起来的,挂几百年不行,还可以挂一万年。有什么就检查什么。还说,瑞卿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主席讲,这个事,我们也有责任,没有发现,及时教育。然后就说,告诉罗总长回北京,回北京再说吧。”

  罗瑞卿听了周恩来、邓小平的传达后,很想不通,给周恩来打电话,要求去见毛泽东,去见林彪,希望把问题解释清楚。周恩来告诉他不能同毛泽东见面后,罗瑞卿又马上给林彪打电话要求见面。周恩来见此情景,感慨地说:“太天真,你太天真了。”

  会后,罗瑞卿即遭隔离审查。随后又成立了一个“中央工作组”,于1966年的3月4日至4月8日在北京开会,揭发批判罗瑞卿。这次会议最后作出了《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给罗瑞卿罗列了一大堆罪名,诸如:“敌视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诽谤和攻击毛泽东同志”,“推行资产阶级路线,反对毛主席军事路线,擅自决定全军大比武,反对突出政治”,“搞独立王国”,“公开向党伸手,逼迫林彪同志‘让贤’、让权,进行篡军反党的阴谋活动”等,还说他是“妄图夺取兵权,达到他篡军反党的罪恶目的”,是“打着红旗造反”的“埋藏在我们党内的‘定时炸弹’” 。

  以死明志,纵身一跳身致残

  也许是应了“哓哓者易折”那句古话。性格耿直、坦率而且勇于任事的罗瑞卿,在工作中大胆负责,勇于创新,注重调查研究,善于集思广益,因此使军队工作很快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他在军队中开展的大比武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活动,更使军队的训练热情和训练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使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罗瑞卿的工作能力在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军队元老赏识的同时,也引起了以林彪为首的一群军内野心家和阴谋家的嫉妒和不满。

  1965年底,林彪指使其在党内军内的同党发动突然袭击,为正在边境勘察地形的罗瑞卿罗织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对其进行隔离审查,无情批判,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党内民主生活极不正常,罗瑞卿申辩无门,倍感屈辱。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性格刚直的将军认为自己的耿耿忠心可昭日月,不愿背着“反党、反毛主席”的骇人恶名苟活于世,为明心迹,他于1966年3月18日夜从关押自己的三层楼上愤而跳下,准备用自戕的方式以死明志。

  幸运的是,罗瑞卿这次跳楼又没有死,仅仅是脚后跟粉碎性骨折。这是他第三次大难不死。这次死里逃生,应当归功于他那强健的体魄。

  罗瑞卿的卑劣2

  在网上看到一文《徐海东为何蔑视罗瑞卿》,似乎是徐海东子女所写。文章表达了徐海东对罗瑞卿的贬低、怨恨,它可能真实地反映了徐海东的意见。我对这种意见是不同意的,因为它没有历史史实的依据。

  文章说:“徐海东建国以后,身体本来已经好转,但是,由于他为人说话很是不注意,得罪了不少的军中要人,其中得罪的最狠的就是后来官高位显的罗瑞卿!”“解放以后,罗瑞卿官运亨通,1959年以后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实权人物,然而,徐海东并不买他的帐。

  徐海东解放后到去世,没有担任过任何实质性职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病不能工作,(文章说:“徐海东人生的最后30年时光,几乎全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徐海东“常年要靠吸氧维持生命,却仍坚持领导编写战史。”)另外他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从1940年到1950年又十年没有工作,思想、军事指挥能力早已落伍了,怎么能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呢?再有,如果安排他虚职,担任三总部、军兵种、大军区的副职,又由于他的大将军衔无法安排。

  对于元帅、大将的工作安排都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有建议权,军委副主席(几个元帅)有建议权。罗瑞卿解放后当了十年公安部长,已经脱离军队工作了,1960年至1965年出任总参谋长,他只是一个大将,决定不了元帅、大将的任职,也不可能阻止大将徐海东出来工作。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提议徐海东出来工作。所以,说罗瑞卿阻止徐海东出来工作,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章说:“1958年,毛泽东在军内高干会议上借着批判刘伯承的所谓教条主义顺带着不点名的批评徐海东向党伸手要官做的事情!”并说,这是因为罗瑞卿得知徐海东在背后贬低他,向毛泽东进谗言的结果。此事,徐海东、文章的作者有证据吗?显然没有。并且毛泽东也不是那么容易欺骗的。一个一直躺在病床上,无法工作的人,却一再向上要求出来当大官,确实容易被人认为是向党伸手要官。文章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特别写道,徐海东说:“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以前喝酒也有瘾,就是当官没有瘾”。任何人都知道,没有官职是没法出来担任领导工作的,要求出来担任高级领导工作,就是要求当大官。

  文章说:“1959年的时候,毛泽东可能有点意识到上次批判徐海东的事情可能有点过火,于是,又把徐海东找去问他一些近况,还希望他出来工作。”谁都知道这是空话,毛泽东如果要安排徐海东工作,只要一句话就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都不敢阻挡,更别说只是大将的罗瑞卿了。事实是,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想让徐海东出来工作。

  徐海东文革中受到政治迫害。他应怨恨林彪、(他当上九大中央委员,似乎对林彪有感激之情)和他手下四员大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怨恨当时负责军队文革的人,而不应怨恨罗瑞卿。因为罗瑞卿1965年就被打倒了。徐海东的子女认为:徐海东的死是由于派来个特务“秘书”,爆裂了暖气管,使屋子潮气很重,引起了徐海东霉菌性肺炎。这肯定是胡说,根本不可能。没有必要用这种方法去害一个无职无权,病入膏肓的人。对军队下层干部也应尊重,怎么能随便诬陷人家是特务呢?文章说:1979年,邓小平同志为徐海东平反昭雪。这有些夸大其辞。组织上没有给徐海东做过错误结论,没有扣反动帽子,更没有开除党籍、军籍,何来平反昭雪?徐海东毕竟在文化大革命中当选中央委员,情况比很多高级将领好得多。邓小平只是提高对他的评价。

  在军队中,军事干部看不起政治干部的情况是存在的。罗瑞卿主要是政治干部,但被徐海东看不起,甚至怨恨应该另有原因。历史上,徐海东与罗瑞卿从来没有共过事,没有成为上下级,不应有矛盾。作者说:徐海东在陕北时就和罗瑞卿不对劲,还对红军进入陕北后,罗瑞卿由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长升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总局局长表示不满。也许徐海东与罗瑞卿的矛盾源于陕北肃反。当时陕北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多人都被抓了起来,准备枪毙。作为红十五军团长的徐海东对此是支持的。幸亏党中央到了陕北,及时制止了对陕北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多人的杀害。事后中央对这一严重错误做了调查处理。红一方面军的政治保卫总局局长罗瑞卿可能参加了调查处理,因此事指责过徐海东。1958年,毛泽东在军内高干会议上不点名的批评徐海东向党伸手要官做,徐海东认为是罗瑞卿背后进谗言的结果。这也是他怨恨罗瑞卿的原因。

  罗瑞卿有没有资格授大将军衔?我认为还是有资格的。罗瑞卿在历史上两任军队最高军政学校的教育长、副校长,这在任何高级将领的履历中都没有。罗瑞卿先后担任过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很多高级将领都在他手下学习过。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杨罗耿兵团政委,建国后任公安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所以,罗瑞卿被授予大将军衔还是让人服气的。当然,如果杨德志被授大将军衔,就会把罗瑞卿顶了。

  罗瑞卿也许有讨好、谄媚毛泽东的事。要想指责罗瑞卿,徐海东必须提供证据,没有证据就成了诬陷。罗瑞卿还是靠很强的能力和出色的工作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林彪等人的欣赏和信任的。1960年以后罗瑞卿身兼十二个重要职务,红极一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当然,罗瑞卿也有让人憎恨和嫉妒的地方。他被林彪误认为要夺权,坚决要求除掉,毛泽东在林彪、罗瑞卿之间选择,选择除掉罗瑞卿。

  文章的作者透露:1965年打倒罗瑞卿时,徐海东曾写过一份揭发罗瑞卿的书面材料。这多少有些落井下石。文章说:文革后“罗瑞卿复出以后,按照他做事的习惯是不可能放过徐海东的,尽管徐海东已经死了,不过,没等到他有所动作的时候,罗瑞卿由于治疗断腿,于1978年猝死在东德。这件历史恩怨才算真正了结!”这是作者无端的臆测。文章没有提出证据,证明罗瑞卿历史上整过徐海东,他为什么会在徐海东死后整徐海东呢?罗瑞卿是个干实事的人,他重新工作后有多少事要做?他被打倒时,给他泼脏水的人多了,他没有心去整这些人,怎么可能去整一个已经死了近十年,三十年无职无权的徐海东呢?没有发生的事,还去宣扬,就构成了诽谤。徐海东、罗瑞卿同为开国大将,都应受到尊重,不应攻击对方。如果《徐海东为何蔑视罗瑞卿》一文,真为徐海东子女所写。其结果,不但没有贬低、诋毁罗瑞卿,反而影响到徐海东的声誉。这样做,何必呢?

  罗瑞卿的卑劣3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因当时的特殊环境,很多开国将帅都没有收到通知,罗瑞卿极力请求下,才被批准参加,还给他派了一辆车,但得跟谭政、陈再道一起坐。

  罗瑞卿的腿有残疾,平时都坐轮椅,需要专人照顾,所以一辆车肯定坐不下三位将军,陈再道很生气,说:“这是摆明了不让我们去,那我们就不去了!”谭政也很为难,说看看能不能再找一辆车。

  但罗瑞卿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车怕什么,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天安门去!”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罗瑞卿对毛主席的爱之深。

  确实,虽然绝大多数开国将帅都对毛主席又敬又爱,但罗瑞卿对毛主席的感情,绝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

  说起来,罗瑞卿还算不上毛主席最早的嫡系,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29年,在一次开会时,毛主席看到罗瑞卿个子很高,就主动跟他打招呼:“你是北方人吗?”

  罗瑞卿说:“我是四川人。”

  毛主席笑道:“都说川湘子弟个子矮,你就很高嘛,是个‘长子’!”

  从那以后,罗瑞卿就有了一个绰号“罗长子”,也开始了跟毛主席非常密切的保卫生涯,以至于毛主席欣慰地说:“天塌下来怕什么?有罗长子顶着呢!”

  罗瑞卿最为人所知的职务,就是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当周总理宣布这个任命的时候,罗瑞卿是拒绝的。当时,罗瑞卿正担任第19兵团政委,准备率领大军跟国民党军决战,当得知这个任命时,就跟总理说,我最喜欢的还是带兵打仗,李克农比我更适合公安部部长这个职务。

  周总理说:“这是主席安排的,你不要再讨价还价了,还有,主席今晚要见你,你准备一下。”

  晚上,毛主席一见到他,就开玩笑地问:“听说你不想当公安部部长?”

  罗瑞卿欲言又止,毛主席接着说:“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了,有很多新工作需要有人去做,如果你不想做,他不想做,那么都由我来做好了。”

  罗瑞卿不光是公安部部长,更是毛主席的大警卫员,对毛主席的人身安全,罗瑞卿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在建国初期,苏联著名芭蕾舞蹈演员乌兰诺娃来北京演出,毛主席等领导人也到场观看。开场前,罗瑞卿亲自去剧院考察,安排给毛主席坐的座位,他也亲自坐上去试了试,从四面八方各个位置、各个角度都进行了测量,确保任何地方的人都不会对毛主席的安全构成威胁。

  到了开场时,罗瑞卿也提前到现场布置保卫人员,等毛主席到场后,一见到罗瑞卿,就会心地冲他笑了笑,意思是只要看到罗瑞卿在,我就放心了。

  1956年,毛主席提出要畅游长江。当时正是初夏,水温还很凉,而且长江的水流甚急,水况也非常复杂,太危险,所以毛主席身边的人都坚决反对。但架不住毛主席很坚持,人们也就妥协了,只有罗瑞卿还在坚决反对,说:“如果主席非要下水,也得向中央汇报请示后,才能决定!”

  毛主席也火了,大声说:“你向谁汇报请示?主席就是我!”

  没办法,罗瑞卿只得找了几个水性好的警卫员,陪毛主席下水游了一会儿。就这一会儿,差点把罗瑞卿的心给跳出来。

  回来后,罗瑞卿就学起了游泳,因为他对警卫员不放心,一定要自己陪在主席身边才放心,关键时候,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命来换得主席的安全。此时的罗瑞卿,已经整整50岁了。

  再来说毛主席的追悼会现场,罗瑞卿虽然腿有残疾,但拒绝坐在轮椅上,而是拄着双拐,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警卫员好几次想去搀扶,都被他拒绝了。等追悼会结束后,警卫员发现,他的腿已经肿了好几圈。

  曾经有一次,罗瑞卿的儿子罗原问父亲:“您是不是有一些愚忠?”

  罗瑞卿很平静地回答说:“你们可以批评我,这很容易。但是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任,不是凭空产生的。你不要觉得我们都没脑子,那个时候我们对毛主席的信任是最直接的,就是跟着他才能活下去。”

  罗瑞卿的这段话,也可以回答今天很多人的疑问:毛主席的威望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步步确立起来的,在革命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反对他,但最后证明就是他对。

  这种经验,或者说教训,是和平年代的人很难理解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