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活动方案】

作者:故事兔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一、 整体感知,复习引入。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活动方案】

  1、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少年朋友,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闰土。

  2、回忆:闰土讲的哪些事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呢?生汇报,师板书。

  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3、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温故知新。简洁、明了的板书,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主线,使学生自然进入语文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同学们上节课提出了问题,小组说一说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小组纷纷说问题,教师归纳,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

  3、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品悟闰土个性。

  这节课我们将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一个个精彩有趣的画面,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我”和少年闰土那一份深厚的友情。

  出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从四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仔细体会,边读边批注,再与小组内研读、交流,可以通过朗读,抓重点词句,抓住标点,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小组汇报,随机点拨。

  让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完成学习目标1。

  学生汇报,教师着重点拨:

  (1) 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①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经验丰富。

  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想像: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

  (2) 闰土很勇敢。

  “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体会、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

  ①闰土在什么时候“看瓜刺猹”?

  ② 结合个人的想像,描述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

  ③ 各小组赛读:选出2人朗读人物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

  设计意图:读书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方法,课上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作用,以读代讲,体会人物形象。授之以渔,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加深理解闰土的特点。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

  师过渡:无论是在夏夜的看瓜刺猹,还是大雪纷飞的雪地捕鸟,这些希奇的事都让我们感受到那无穷的童趣,现在让我们赤着脚跟着闰土一起到海边拾贝壳,看跳鱼吧。让我们用读书声去感受这份快乐!(配乐读)

  女同学是爱美的,请女同学在读书把贝壳带回到家中去?(女生拾贝壳),男同学是喜欢看“希奇”东西的,请男同学再到海边来看跳鱼吧!(男生读到海边看跳鱼)小结:多有趣,多希奇的事啊!透过这些事,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怎样的少年闰土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等特点)

  设计意图:采用了有详有略的教学方法,缩短了教学时间,在配乐朗读中感受闰土的形象。

  (4)点拨难点,学习第16自然段。 完成学习目标2。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看,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再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听了闰土这些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16自然段。

  师:是啊,看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我和我往常的朋友都不知道,我的心情涌起了复杂的情感,请看句子。

  出示:“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读懂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我”不知道的新鲜事有哪些?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当闰土在海边拾贝壳,看跳鱼儿时,他们都和我一样不知道 。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不知道 。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不知道 。

  师:他们和我为什么不知道这些事呢?这是因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出示课件:“四角的天空”

  师:同学们,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啊,你们一起看吧,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啊!大家抬头看到这样“四角”的天空,你会想到哪一个词?(井底之蛙等)

  师:是啊,当闰土在干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在干什么呢?

  师引导想像: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 。

  师:当闰土在海边的拾贝的时候,我 。

  师:当闰土在看瓜刺猹的时候,我 。

  师:当闰土看跳鱼儿的时候,我 。

  师:是啊,孩子们,想想,“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多么狭窄,我们多像一只只井底之蛙啊!我多么想跟闰土一起去做这样的希奇事啊!(指着板书说)

  体会少年鲁迅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情。

  设计意图:理解难点句子,采用了教师引导,进行细节设计,引导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5)读写结合,训练写作

  师:正月过去了,闰土须要回家里去,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齐读最后一段。

  请同学们想象,临走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看这幅图,写一写他们离别时的场景。完成学习目标3。①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②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及时的小练笔,不仅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体会作者和闰土依依不舍之情。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闰土虽然走了,但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我”讲的那些稀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齐背第一自然段。

  2、这样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定格了三十年。我和闰土分别三十年后,终于再一次相见。见面时,闰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是老爷。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把阅读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敬佩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知识丰富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反思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研读文本,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灵活处理汇报方式。在交流中,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丰富课文的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了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2、教师点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也由局部向整体推进。 本文有个难点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在理解中又一次凸现了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

  3、课堂练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练笔实践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习惯、个性、思维、人格等在想象、交流中得以真实的再现,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学生在汇报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了口语表达的组织能力。

  此外,我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要加强。这与我本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应活到老,学到老。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她的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猬和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⒊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片断一

  形象感知

  师:初读课文,闰土在你们心目中已有了个最初的印象。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学生自由朗读,并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因为她敢于捏着胡叉刺向凶猛的猹。

  生:我觉得闰土是个见多识广的孩子,因为她知道很多鸟的种类和怎么捕鸟,她还知道许多贝壳的名称。

  生:我觉得闰土是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因为她“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经常帮父母亲看瓜、干活,很健康,“头戴一顶小毡帽”很可爱,“项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以看出她的父亲很爱她。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还可以从课文中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觉得闰土是个害羞的孩子,她刚到“我”家,见人很怕羞。

  生:我觉得闰土是重情义的孩子,她走了以后,还托她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

  片段二

  1.再读课文,找出润土讲的几件趣事,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想想,从这些事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学生独立、自主地研读课文,进入情景)

  2.随机反馈。学生自由谈对闰土趣事的认识。

  3.看瓜刺猹

  (1)找有关段落。自由读读这些话,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A、“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了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偷的。”

  a 学生感受纯朴的民风民俗,随便吃瓜不算偷,的确稀奇。

  b 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个别读,你能读读这些话,把稀奇的感觉读出来。师生对读,我当少爷,你们当闰土。

  B、“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着胡叉,轻轻地走去……”

  a的确听闰土这么一描绘好象把我们带入到这么一个惊险的情境中去。谁来试读,读出惊险。(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得轻点,有紧张感)

  C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

  a你看到了一只伶俐的猹。我们课文明明是写闰土啊,为什么要写猹的伶俐呢?

  b领悟刺猹的闰土就更机智勇敢了。来读最后两句,读出闰土的机智勇敢。个别读、全班读。

  (3)这看瓜刺猹的确够稀奇,够有趣。再一起来体味一下吧。读好这几段。女生当少爷、男生当闰土。

  (4)读着读着,希不希望那个拿叉刺猹的小英雄就是你啊。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此刻,你就是闰土,向我们大家描绘当时你刺猹的经历吧。看哪位同学描绘地最生动、最逼真。

  片断三

  三、拓展升华

  1.闰土知道的新鲜事仅仅这四件吗?是的,还有太多太多,作者都来不及描述了,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无穷无尽)

  2.你能想象一下,还会哪些事,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3.当闰土在她那广阔无垠的天地间做着那么多稀奇事时,我呢?我这位整日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少爷又在干吗呢?

  (当闰土在海边拾贝时,而我却只能在家里;当闰土在看跳鱼儿时,而我却只能在家里;当闰土在看瓜刺猹时,而我却只能在家里;当闰土在雪地捕鸟时,而我却只能在家… )

  4.正是如此,所以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知识,知识那么多新鲜事时,我由衷得感叹道:(啊,闰土的心里有这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5同学们,这样的闰土你喜欢吗?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写下来。

  教学反思:

  我在第一课时里侧重从四件趣事中去认识闰土、了解闰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也为第二课时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对全文主题思想的领悟做好铺垫。在课中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自主学习、展示自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片段一中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进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笼统的感悟。接着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读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还给学生美读涵泳的时间和空间。在片段二中又给足时间和体悟、揣摩重点词语、句子,领悟言语中所蕴含的意味和旨趣。因为只有独立地、深入地潜心研读才会有有价值的感悟。同样在片段三中,把舞台让给学生,抓住契机,让学生尽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想象与理解相结合,使她们真正有感而发、有情而动、有悟而得。

  二、以情促读,以读促情

  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而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语文课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所以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以朗读贯穿全课,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整堂课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每个读的环节并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有要求、有目的,是以读促读。从初读让学生读通课文,质疑;再读就是为了解决疑问;精读则是让学生有重点地思索地读,欣赏读就是表达读,把自己的理解用读表现出来。读的形式也多样,生自渎、个别读、还有师生对读、表演读,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赏美,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为一体,最后熟读成诵(第一自然段)。在片段二里就让学生 “以读为本”,在形式多样的朗读意会、体悟其趣味,理解了后又以情带读。读悟结合,我想这是我这堂语文课一直坚持的。

  三、拓展思维,培养情趣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篇课文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情,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培养语文学习的审美乐趣。片段二、片段三中让学生当闰土向同学介绍自己刺猹的惊险经历,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运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想象闰土还在她的广阔无垠的天地间做了什么有趣事,对比想象而我只能干什么,使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读写结合,让学生对闰土说说心里话,使学生对闰土形象真正深入人心。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教学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这时教师再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

  以上的教学案例,最显著的特点是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十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