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要根除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不良风气,提高国人素质,只能靠完善各种法律以及规章制度。制定法律规章制度,要从保护好人,严惩坏人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而且能坚决执行的法律规章制度。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一:国人素质差,应该是近代一百年最低的

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热点话题】

  当今国民素质怎么样,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我感觉应该属于近一百年来最低的。没有信仰,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诚信,自私浮躁,金钱至上,没有法律观点,没有民主意识,整个就是乱了套。按说当今经济发展了,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为什么感觉活的累,没有感觉幸福?国民普遍的素质差,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家经济发展了,但中国人在国际上并没有受人待见,当然这主要是体制的原因,但国人素质差,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汉人)历来就没有明确的信仰。西方人信仰基督耶稣,不是为了捞好处,是为了赎罪,尽量做个好人;而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却是有所求。上庙拜佛,是为求财求子,是有所图,不是为了净化心灵的。历史上国人最信仰的是权利,也就是皇权。对正统皇权信仰,造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分分合合,但依然保持大一统的现状,从这方面看,对皇权的的信仰是有积极一方面的,但也造就了中国人素质差的劣根性。

  建国后改革开放三十年前,革命,(这个词目前很少利用了,三十年前,那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我至今不明白,怎么去革人家的命?)虚无的主义当成了理想,文革打到一切,把祖宗留下很少的高素质当成了流毒。那个时候看上去好像夜不闭户,道无拾遗,但那是在强压下造成的,并不是人性本来的素质高。改革开放后,国人见识的多了,忽然发现以前的都是假的,也就彻底的丧失了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素质不会高到哪里去。

  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人文教育,法制观点,都没有跟上步伐,在贫富差别逐步拉大的情况下,没有了信仰的国人开始了浮躁无序,眼里只有财富金钱的生活方式,于是国人的素质就越来越差了。

  二: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单纯靠道德教育,建立信仰是很难提高的

  有人说了,国人没有了信仰,要国人有信仰不就行了?说的简单,一个人的信仰是那么好建立的?信仰什么?基督耶稣?佛教道教?国人的根子里是排斥西方文化的,基督耶稣都来中国几百年了,也没有几个国人信仰,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国人去信仰基督耶稣,更没有一点现实性,西方的基督耶稣也改变不了中国人的素质。信佛教?更不靠谱;信虚无的共产?相信大家都笑了。短期内要国人有信仰是很难的,这条路,走不通。不过我以为国家在适当的地区,多建点教堂,堂庙,也是应该不错的。慢慢的教化,也许能促进部分国人成为好人,至少不去做坏人。

  有人又说了,可以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可以在教育上,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上下功夫。通过学校,家庭配合,要孩子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增加道德教育法律课时,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忠(诚信,忠诚)孝,尊老爱幼的美德,但这是个大工程,需要长远看,远水不解近渴。再说,凭现在的家长,当今的教师,很难教出道德品质高,素质高的好孩子。目前来看,靠道德教育来改善国民素质,也属于扯。但道德教育教育,从长远看,那是改变国人素质的根本。

  三:提高国民素质的道路在那里?依法治国是根本出路

  有人就问了,老刘你在这里忽悠老半天,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你说到底那个行?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老刘先举几个社会现实的例子,再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1):老人摔倒,为什么没有人去扶?因为有个好人去扶了,被判刑了,而那个讹人的老太太,没有受到一点惩罚。

  (2):国家明文规定,我们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度,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小时,每周五天工作制,还有年薪假,国家法定节日休息,国家法定节日至少2倍工资。但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除了国企,政府部门,有几个企业是按规定实行的?就是国企,政府部门,又有几个严格执行的?

  我没有具体统计数字,国人就业,国企与政府部门占比例是多少?估计40%不到吧?其他的难道不是国民(当然,农民工作特点,目前先除外)?那些企业主,就可以不执行国家规定?不执行的规定,既然没有人管,那你制定干什么?这不是人为的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制造社会矛盾吗?

  (3):我是医疗部门,干临床的。以前的晋级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的规定,就是明显的逼良为娼制度。

  主治医师就不提了,晋级主任医师,需要N篇国家级期刊论文,得过N次省级以上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奖,还需要长篇论著。大家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会知道,这不是逼良为娼的规章制度吗?国家期刊有多少?一个县级甚至卫生院,能搞什么科研?做医生的我知道,二十年以前医学期刊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现在的期刊,有几个人看?因为那些论文,都是花费几千元买的,科研结果,也是几万买的,论著是一万买的。不买行吗?不行,不买这些东西,七十岁你也不会晋级。我们医院的有个医生,就特别诚实,不买论文,不买科研项目,于是十二年了,也没有晋级副高职称,你说这样的诚实人,老实人亏不亏?而哪些买卖论文以及科研项目的人没有受到一点惩罚,以后谁还会去做诚实人,老实人?

  (4):医生护士每年都要年审,怎么年审?就是上交某些部门每年140元左右的人民币(今年好像二百多了),由某些单位在网上发布几套题,答完分数就够了,不交钱就没有资格答题,你的年审就通不过。一个省有多少医护人员,你们说,那些钱干什么去了?这样的制度,难道不是腐败的根源?

  (5):前苏联解体不久,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有时为了买一磅面包,需要排队几小时,但俄罗斯人没有一个插队的。而我们呢?排队守秩序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是什么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插队付出的代价太低。假如一个人无论在大学食堂插队买饭,还是开车别人在排队等红灯的时候,他从左车道超车离开,都给他们记录下来,列入黑名单,给予相应从处罚,中国人不喜欢排队的毛病,不就早解决了?但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制度去管。其实,社会上就是这些小事情,最能看出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

  (6):还有假冒产品的久禁不止;货车超载;欠账不还老赖横行;遇到问题不寻求法律,闹闹就赔钱;欺诈讹人现象层出不穷,企业个人违规排放污染等等很多社会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出现,原因是什么?主要是犯罪成本太低。

  看了以上的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大家想想,单纯靠国人的道德修养,自我约束,能在短期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目前的状况下,要想快速提高国民素质,根除国人的这些不良风气,只有靠完善的法律制度,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只有靠法律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提高违反法律与规章制度的成本,那才是治理的根本。

  西方的法律制度,是以人是恶的,贪婪的为前提制定的,因此西方的法律制度,在约束限制坏人以及不守规章制度的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从根子上说,西方人的素质还不如中国人,但西方人为什么能遵守法律与秩序?因为他们假如不遵守法律制度,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就慢慢的养成了西方人遵纪守法,社会有良好秩序的社会现象。

  但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基于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制定的,法律约束的起点很低,根本没有起到保护诚实人,老实人而制约坏人、刁民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很多法律制度就是个摆设,有法不依,有制度不执行;还有很多法律制度制定的本身就不合理,有些法律制度甚至是逼良为娼的,有些法律制度本身就是腐败根源。做坏人的成本太低,做好人的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切,都导致了国人普遍素质下降。

  一个社会,诚实人老实人利益如果得不到保护,而坏人、刁民却从中受益匪浅,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则就会体现出来,那就会导致人们越来越不守规矩,越来越没有了法律观点,道德素质也就越来越差。

  四:结论

  因此,要根除很多社会不良现象,不良风气,提高国人素质,只能靠完善各种法律以及规章制度。制定法律规章制度,要从保护好人,严惩坏人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而且能坚决执行的法律规章制度。不能执行,难以执行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全抛弃,建立有法必依,有制度必执行的良好社会法制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哪些违反法律,不遵守制度,耍小聪明的人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难以在社会上生存,而哪些遵纪守法的也绝对不会受到利益的侵害。只有这样,相信国人的素质很快就有极大的提高。

  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提升国民素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资源,由中国人学学会、中共焦作市委共同主办、焦作大学承办的“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xx届学术年会于20xx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太极之乡、愚公故里”——河南焦作市召开。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陈志尚、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丰子义、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韩庆祥、范文、陈学明、中共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焦作大学党委书记郭维杰、副书记杨家卿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议紧紧围绕“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就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素质基础理论、人的素质与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素质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的素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人的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会议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简要概括总结如下。

  与会学者认为,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犹如细胞与机体的关系,只有细胞质量的提高,才有社会机体活力的增强;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其最终目的,二者即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到实处,其着力点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依法治国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深化改革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以及生态危机问题等,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其解决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本次会议的主要特点

  本次会议,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围绕中心,主题鲜明。本次会议是在全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迎接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背景下举办的。会议围绕“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这个主题从多方面进行了研讨。丰子义会长在开幕词中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论述,认为从理论层面来看,弄清楚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人的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要。从现实层面看,加强人的素质的研究,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和谐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实施、对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同。

  第二,参与广泛,研讨热烈深入。本次会议代表达120多位,收到会议论文并收入论文集近68篇。参加者既有资深老教授,也有相当多年青的学者。人学会议人丁兴旺,代表们来自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机构、军队院校、出版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等多个系统。会议气氛严肃而又热烈,大会、小会交相辉映,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思想交锋高潮迭起,学者们常常为不同观点争的面红耳赤,但却感到追求真理之快感。崇尚学术自由,这也是人学学会的魅力所在。

  第三,多方支持,高度重视。本次会议是由中国人学学会、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共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同志到会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介绍了焦作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焦作大学党委书记郭维杰主持了开幕式,郭维杰书记和杨家卿副书记带领学校师生为会议的筹办做了大量工作。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媒体也派员参加了会议。

  二、会议研讨的主要热点问题

  本次会议集中研讨了以下内容: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与人的素质的基础理论。上世纪末,围绕素质教育的展开,对人的素质的研究热闹了一阵子,之后很长时间学术界对人的素质的研究陷入低谷。这次会议从人学的视角对人的素质展开研讨,学者们探讨了人的素质的基本涵义,人的素质在克思主义人学中的地位,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主体思想,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中有关人的素质的观点等。

  (二)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指国家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文明化。这里主要强调制度的现代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和人的现代化。有学者认为,人的素质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有效的开发。没有人的素质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会落空。从根本上说,“中国力量”只能靠中国人的高素质来支撑、“中国精神”只能靠中国人的高素质来展现、“中国文化”只能靠高素质的中国人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路”只能靠高素质的中国人来开辟和坚持。我们坚信,中国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不仅决定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而且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格局。有学者还提出了“制度文明”、规范文明”的概念。

  (三)关于人的素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1、人的素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会议主要探讨了如何提升人的创新素质,以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同时就做大蛋糕与公平正义问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学者们认为,现在我国的蛋糕做的已经很大了,但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增强,在改革路径设计上要逐步解决,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和谐稳定。还有学者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人的素质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要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也有学者们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自由主义关于“经济人”假设、“人性自私”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性,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2、人的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与会学者通过对香港“占中”现象和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反思,集中研讨了人的民主素质与法治素质、公民参与、人权意识、公民意识、人的素质与社会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与制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认为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要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公民。

  3、人的素质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对人的素质与文化建设及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学者提出,人的素质现代化,必须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人的伦理道德素质的提升,要积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合理因素,还有学者直接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追梦的中国人需要怎样的中国精神。也有学者尖锐地提出,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和要求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此物化就必然出现。表现在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关系,人的情感,人的价值,都要通过物来证明和体现,人在现实世界中丧失了批判性和超越性,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物化生存带来的一个负面问题就是精神懈怠、主体性丧失,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信仰缺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的精神越来越精神贫困、荒芜、空虚等,意义的缺失使人成了无根的浮萍。人的精神生活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信仰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探讨人的素质与人的理想信念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素质与人的信仰的关系,提出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生存指向,不能放弃对真、善、美及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放弃对共产主义精神家园的信仰。

  4、关于人的素质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在大会提交的论文中,有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人的素质与效率、公平的关系问题,呼唤社会公平,关注与改善民生是公民素质提高的表现。根据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等状况,有学者提出民生文明建设,认为追求民生文明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促进广大民众在生存状态、发展机会、成果享有、幸福度或满意度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改善、增加、提高等进步倾向,“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还有学者提出,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少一些统治和管制,多一些公众参与的公共治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这是关于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民生与治理。

  5、关于人的素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针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的学者提出应树立和培育人的生态素质,其基本内容包括:和谐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人口观、生态科技观。建设生态文明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内在相关性,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推进人的思想观念与生存方式变革,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尊重、敬畏、顺应、保护自然,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注重节能环保、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废物循环利用及低碳生活;要重视工业文化的生态转向,强调生态伦理,培育生态文化;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要强调生态责任,要重视提高人口的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关于如何提升人的素质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过去讲四大文明,现在应该提出第五大文明,即增加“人的文明”,进而形成了一种整体文明形态。人的文明是人在改造外部世界、主动改造自身取得积极成果综合,其中主要是人的素质的文明。人的文明是其他形式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存,落脚于文明人的培养上;人的文明既是其他所有形式文明的保障和支撑,也是其他所有形式文明效果检验标准。在整体文明形态中,人的文明是灵魂和核心。在如何提高人的素质方面,许多学者提出,在先天的自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要重视后天的教育培训与实践养成,建设社会现代化,核心和关键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要从知、情、意、行等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

  (五)关于今后人学研究及学科建设问题。在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有一部分探讨了人学学科的发展问题。有文章归纳了人学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阶段,提出了人学学科建设当中的一些问题。认为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图景中,人学研究具有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构和社会转型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深化中国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增长点就是在科学判定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人正在由“生存性需求”走向“发展性需求”的进程中,深入研究人的素质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研究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推动人学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顺应形势发展 加快提高国民素质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新的转变和发展契机,要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继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有效性,就必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经济和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各种结构、体制、利益等关系矛盾处于高峰期,这种明显的变化一方面给我国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机遇,同时,也给干部员工的思想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冲击以及这样那样的问题。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一些政工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又缺乏工作热情,工作不能密切联系实际,思想僵化,方法老套,习惯于行政命令,工作中没有开拓创新精神,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从而导致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2、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受到挑战

  部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政治冷淡,缺乏正确的精神支柱,出现信仰危机,对主人翁地位感到失落,部分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的工作,忽视了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相脱节。

  3、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热情不高

  这是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所致,一些年轻干部认为“搞技术,有前途;干政工,没出息。”相反,一些喜欢政工的年轻人却因身份、学历等因素不能进入政工队伍,导致政工队伍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趋势

  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现今的时代思潮和主题密切相关,同时也融入了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基本诉求,也涵盖了民主平等这一基本的政治思想概念。

  1、人本思想发展趋势

  原有的社会结构进入新时期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封建时代的“士农工商”阶层演变为我国建国后的以工农和知识分子等的传统群体,随后再经过不断的分化和重新组合,进而形成一些新的企业家、经理人和自由职业者等社会群体。社会进入转形期后,人们普遍陷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自我意识变得愈来愈强烈,个人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上世纪所确立的那种集体学习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先进的社会环境。这也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即帮助人们真正解决其关注的实际问题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于人的需要。

  2、民主平等发展趋势

  从近代西方思潮进入中国后,民主和科学观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引入马克思主义之后,人们的民主意识、平等竞争意识以及独立思考意识都在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发展,在此形势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民主和平等趋势。进一步强调民主包容多元让不同的思想观念发出自己的不同声音,从而达到在平等的交流中相互沟通,在平等的思想互动中解决问题和矛盾,这将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趋势。

  3、经济利益发展趋势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然而在人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它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问题无处不在,很多时候人们的思想问题都是集中于利益问题上。由此也可以看出,解决好利益问题非常关键,在实际中许多看似很简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利益的有效调整来一一解决。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就必须在工作的创新中体现出重视利益的引导性趋势。

  三、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解决人思想问题的具体方式。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注意变换角度,换位思考,将不着边际、夸夸其谈的理论说教转化为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坦诚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的独特性,根据不同职工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为他们解决问题。另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有对人的现实关怀意识,要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打破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真正树立建国后所确立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工作方法上体现这一宗旨。同时,在体现人本服务的同时,要以唤醒人们的道德为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人们思想品德的提升。

  2、树立生产经营与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利益问题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们利益问题的辅助手段,这种辩证关系主要体现有它对人们利益的引导上,也就是说通过人们对利益的引导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和其它问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积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身的利益、他人的利益、以及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就要把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民主,就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如果离开了现代管理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就很容易陷入“强迫”和“强灌”的怪圈,也许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发挥一点作用,但不可能长期有效,而且还很容易造成人们的逆反心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就是要强化职工的参与意识,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民主意识,以此来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减少和克服由于不了解管理者意图和措施而引起的不满情绪。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领导行为、关怀、支持等各种激励保护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为企业的改革、稳定、和谐和持续发展服好务。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